爱情竟然是一种可以通过婚姻治愈的暂时性精神病?
作者:解心在线 2022-08-21 08:18:07 婚恋心理

大多数人选择对象都很挑剔,非常挑剔。

偏爱健康、年轻、有吸引力的伴侣可谓人之常情。

关于这一点,有一个简单的演化解释:这样生出来的孩子也会健康漂亮,孩子的下一代也会如此。偏爱善良、健壮、乐于助人、地位高、勤奋和忠诚的伴侣,至少会带来更多资源和帮助,孩子可能会更成功,还会有更多的子孙后代。对于自然选择而言,这就是最重要的。

爱情竟然是一种可以通过婚姻治愈的暂时性精神病?

如果自然选择塑造我们不是为了幸福或快乐,而是为了最大化繁殖,那不是太没有生趣了吗?

挑剔对基因来说很好,但对个人来说就不见得了。很少有人能找到最心仪的伴侣。大多数人对自己不满,因为他们不是他人中意的对象。这种不满会让他们花费大量时间、金钱、瘦身、化妆、美容、时尚、上课、整形以及为各种社交竞争做准备。在求偶竞争中评价别人、被人评价、准备好被评价,占据了大部分人生。真是残酷。有个朋友抱怨没找到合适的对象,另一个朋友说:“你这是高不成低不就。”

现代媒体更是雪上加霜。在可行范围内只有六个潜在伴侣的狩猎-采集社会中,百里挑一找伴侣的希望很渺茫。如今,我们大多数人每天都会有几次看到广告牌上近乎裸体的性感模特,直勾勾的大眼睛让人意乱情迷。我们浏览杂志精修图中躺姿撩人的梦幻躯体。电视里那些非常性感、才华横溢、精力充沛的有钱人,似乎渴望以各种方式取悦自己的伴侣。

即使在Facebook上看到朋友恋爱顺利的消息,也会惹起嫉妒,就算知道这样不好,还明知故犯。此外还有色情作品,将每一个可以想象到的幻想都变为活生生的现实,激发无法满足的欲望。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伴侣无法与之竞争。我们自己也做不到。

我们的想象力不断受到刺激,被现代媒体的虚拟现实所改变。我们对自己、伴侣或性生活都极少感到满足。演化心理学家道格拉斯•肯里克(Douglas Kenrick)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小型研究,要求男性受试者回答对伴侣的满意度。受试者平分为两组,填问卷前,第一组在房间里边等边看抽象艺术的书籍,第二组在另一个房间看《花花公子》。浏览过性感女郎图片的第二组人对自己伴侣的满意度暴跌。

自然选择创造了有助于防止这些问题失控的心理机制。其中之一为压抑能力。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寻偶模式对灵长类动物来说比较特殊。父亲都很舍得给孩子花钱。我们会依赖另一半。更好的是,大多数人会坠入爱河,理想化自己的伴侣,对他人不再感兴趣。先暂停一下,惊叹于这种浪漫迷情。它极好地展示了主体性的价值。正如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所说,“爱,使人极度放大了一个人与其他人之间差异。”迷恋所致,眼中只有心仪之人,旁人皆黯然失色。这种主观性可以使生活变得美好。

唉,这通常只是片面的、暂时的。在《魔鬼的字典》(The Devil’s Dictionary)中,安布罗斯·比尔斯(Ambrose Bierce)将“爱情”定义为“一种可以通过婚姻治愈的暂时性精神病”。2017年《纽约时报》月阅读量最高的文章为《你为什么会嫁给错的人》(Why You Will Marry the Wrong Person)。”许多人都能维持长期的亲密关系,但问题多多。

有时,问题不在于是否寻得伴侣,而在于他们是否被社会接受。同性恋虽然在某些文化中仍受谴责,但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这是个体无法控制或改变的深层模板。每次讲座结束后,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同性恋的演化解释是什么。我经常设法绕过这个问题,因为它太让人担忧了,而且没有广泛接受的回答,但已提出了几种可能性。

第一种解释是,男同性恋者仍可能有很多后代。也许就像电影《洗发水》(Shampoo)描述那样,相比其他男人,与女性有不正当关系的男同性恋者显然更有可能免受谴责。这不太可能;男同性恋者的后代只有异性恋者的一半,这并不奇怪,因为大多数男同性恋者对女性没什么性趣。

爱德华·威尔森(Edward O. Wilson)在他的《社会生物学》(Sociobiology)一书中提出,同性恋是资源和配偶稀缺时的一种适应性策略。某些鸟类经常使用这种策略。如果没有筑巢地点,幼雏会留在父母巢穴中,帮助抚养有一半基因相同的小兄弟姐妹,而不是在可能掉落的巢穴上浪费精力。不过,这与大多数人类同性恋者不同;在巢穴内帮忙的鸟类,在找到可用巢穴后,是很乐意交配的。此外,同性恋者不一定是缺乏资源,也不是非得送命来帮助兄弟姐妹。威尔逊的假设说不通。

针对同性恋还提出了许多其他可能的适应性益处。同性性交并不是神秘之事,许多物种都广泛存在这一现象,也有多种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的解释。让人不解的是,为什么个体会拒绝能繁衍后代的性交机会。

少数公认的相关事实之一是,成为男同性恋者的可能性与他有几个哥哥成正比。这表明怀男孩会以某种方式改变母亲的生理机能,从而影响未来的儿子。直至雷·布兰查德(Ray Blanchard)及其同事在2018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同性恋者的母亲对蛋白质NLGN4Y的抗体特别多,这种蛋白质会影响大脑的性别分化。这点尚未得到证实,这也肯定不是全部事实。哥哥的数量只能解释男同性恋者这部分群体;遗传因素有相关性,但文化因素的作用明线。此外,这项研究未涉及女同性恋者。

目前,未解问题远比已知答案要多。演化的角度有助于认识到造成同性性交倾向有很多种解释,但还需要对无性趣作出解释,毕竟性是繁殖后代的方法。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