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隐觉得自己有问题吗?你的难过可能来自于情感忽视
作者:解心在线 2022-09-20 08:20:45 婚恋心理

这样的经历你是否熟悉?

喜欢独处,常感到神经紧绷、极为敏感。在社交场合中总让你显得很不自在,很难与他人在一起。

不太喜欢向人求助,会为自己的独立性感到骄傲,别人经常抱怨你冷漠疏远。

你觉得自己尚未找到内在的潜能,觉得未来没有目标,内心空虚。想法与行为不一致,暗暗觉得自己可能是个骗子。

总觉得有什么拖住了你的后腿,让你无法关注当下。隐隐地觉得自己有问题,很难自律。

隐隐觉得自己有问题吗?你的难过可能来自于情感忽视

对自己比他人严苛,常对自己感到失望而愤怒,总觉得自己不如他人。

经常没来由的暴躁、不开心,不清楚自己的感受,没办法表达自己的优、缺点,有时觉得自己就像个旁观者。

若是以上的项目对你而言经常出现或有困扰,那么你很有可能曾经历过情感忽视。

那么情感忽视是什么呢?

01

情感忽视是什么

当你好不容易说了一句重要的话,但对方却立刻话峰一转,并没有继续你的话题时你会有什么感觉?

是愤怒、不知所措、还是可能有些羞耻感?若是你有了些不舒服的感觉,那么可能你所经历的就是被情感忽视的感受。

虽然被人忽视的感觉很不好受,但却不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因为你至少有力量去排解不适或使用防御的方式保护自己,除非是个人长期遭到忽视或从小就生长在被情感忽略的环境中。

情感忽略是如何造成的?

精神分析学家比昂曾提出“容器–被容纳者”的概念。

当我们试图共情孩子不合宜的反应时,父母这时就像一个容器,将孩子的情绪容纳到我们内心,然后尝试理解它、体验它,再将我们体验到的东西反馈给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慢慢学会容纳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这样的能力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所以若是孩子没有接受到有涵容能力的父母所反馈正确的情绪处理方式时,他们就会无法理解,当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或情绪发生时该如何正确应对。

所以你可能会看到有幼童在生气时会倒在地上哭闹、大叫或踢人,这时候就是父母们给予孩子教育的机会。

而「情感忽视」,说的就是在父母在孩子情感产生时“没有作为”的态度,在无法关注及正确反应孩子情绪的过程中产生。

另外,温尼科特关于母爱的观察在本质上也论证了一点:

抚养一个孩子成长为情感健康、可与他人形成健康连接的成人,需要父母给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动、共情和持续的关注作为燃料。而缺失这种必要的情感连接,孩子也许还会成功,但会感觉自己内心空虚,像缺失了什么必要的东西,他们苦恼而挣扎,却没人看得到。

情感忽视并非都是显而易见,不仅他人难以察觉,事实上,连被情感忽视者本人都不认为自己有这方面经历,所以它经常伪装成其他像是抑郁、婚姻触礁、焦虑、愤怒等其它问题困扰着人们。

受过情感忽视的孩子会知道如何去满足他人的需求及期待,但就是不知道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而反复纠结在悲伤或是生命的虚无感中。

然而没有完美的父母,更没有谁的童年是完美的。而我们只要知道情感忽视的影响的确存在,就有机会减少它对我们的控制。

02

情感忽视的真实案例

[案例一]

在乔尼斯.击韦布的《被忽视的孩子》书中,有一则来访者凯瑟琳,在解释和父亲的疏远关系时提起25年前的一段往事:

5岁的凯瑟琳正坐在海岸边,快乐地和爸爸搭建沙滩城堡,她是一对成功年轻夫妻的独生女。

这天,她终于有一个难得的机会可和爸爸一起玩。他们在挖沙坑,收集沙子,堆砌他们的沙滩城堡的第一层。

正在看书的妈妈从她的沙滩椅上抬起头,严厉地对凯瑟琳说:

“玩够沙子了吧!你爸爸难得的休息日,可不想跟你玩一整天!过来这边,我给你读书。”

静默了一会儿后,爸爸站了起来,拍掉了膝盖上的沙子,就像他也必须服从一样。于是凯瑟琳顺从地回到妈妈身边,妈妈开始给她读书。

就在那一刻,凯瑟琳才开始明白父母都经常辜负她。她不明白为什当时父亲没有留住她,她只是希望能够继续和爸爸挖那个沙坑而已。

[案例二]

于韩国作者李南玉的《原生母爰》书中,提到一则关于代际间传递影响的故事:

这位来访者从小就成绩优异,也是个会打理整个家庭事务、并且还要照顾年幼弟妹的好孩子,然而她却终日在反醒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怎样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

她的故事始终围绕“饭”这个主题展开。

“做一顿热腾腾的饭,有什么难的?从小到大,妈妈就从没给我做过一顿饭。”

有一天来访者回到家,竟看见餐桌上摆满了还在冒着白烟的饭菜,她想当然认为“这一定是妈妈做的”。这令她欣喜若狂,并享用了她吃过最美味的一餐。

然而在后来的某次机会中,当她得知了那顿饭并不是妈妈亲手做的,这令她觉得相当难以接受,感觉“自己被背叛”。

在后续的家庭心理治疗过程中,本书作者发现,来访者的母亲本身就成长于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家庭。

由于重男轻女的家风,为了不落入当时女孩早早就得辍学赚钱养家的文化中,她只得靠拼命读书,从耀眼的成绩换得一些自由。

进入职场后,她便将工作视为彰显自我价值的代表,奔命想要实现早日晋升。但大儿子出生后,又因种种的因素使她不得不回归家庭。

离开职场的妈妈自尊心严重受损,那个“做家务就是被社会淘汰”的思维已根深蒂固,最终她还是返回了职场,但这位在家庭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妈妈,已给孩子带来了无尽的伤害。

03

什么才是情感健康的教育

从前面的案例中我们可看到,即便是温暖的、给孩子吃好穿好、从不虐待孩子的好父母,都有可能对孩子产生情感忽视,所以这还包括了其它的放纵型教养或专制型教养的父母都可能会发生。

情感忽视虽然会给人造成严重影响,但这并不代表父母非得小心谨慎不可辜负孩子,而是发生在某些“非常重要的时刻”忽视了孩子的感受,或者在孩子成长期间,“长久地对孩子某方面的需求不听不闻”时。

而父母们与孩子间的关系,可由依恋理论的角度来看健康的情感连接,需符合下列三点:

(1)父母能与孩子建立一种情感连接。

(2)父母能够关注自己的孩子,不将孩子视为自己的一部分,而是一个独特又独立的个体。

(3)在前面两点的基础上,父母应还需适当地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

那么该如何准确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接下来我们以[案例一]做为范例说明:

如果凯瑟琳的妈妈与她共情的话可能会:

妈妈放下手里的书,从沙滩椅上坐起来向凯瑟琳与丈夫微笑着说:

“看你们玩得真开心。哇!好大的沙堡,真漂亮,你们想不想来看看我怎么做海豚?”

如果凯瑟琳的爸爸与她共情的话可能会:

爸爸听到妈妈叫凯瑟琳过去唸书时,他大笑起来,看着妈妈,再看看凯瑟琳说:“没关系,我哪都不想去,好不容易一个假日,就想陪着凯瑟琳玩。”

如果孩子能够确信自己对父母而言是重要的、被看见的,而不是为了要去满足父母去做一个听话的孩子,那么他们在未来将会成长为一个重视自己情感需求的人,也较容易与人建立建康的人际关系。

04

情感忽视的孩子如何自我疗愈

《人生只有一件事》的作者金惟纯,在樊登读书的作者光临中提到:

他的母亲在他还没出生时丈夫就去世,母亲在18岁时生下他,从小照顾他长大。她不识字,也不知道如何教导孩子,只能用棍棒教育。

金惟纯年轻的时候认为,母亲用完错误的方式在教育他。他在大学时念了一些教育心理学,才知道在教育中该犯的错他全都经历过。

但最后他在人生的修炼中领悟到:

“我的人生除了爱以外一无所有。正因一无所有,所以其他事情只好靠我自己来,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正因为爱,才会恨铁不成钢。父母们已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用当时认为最好的方式教育我们。

正因为一无所有,才能让人珍惜现有的得来之不易,才得以心无掛碍地打磨及完善自己,成就想要的人生。

你所感受到的痛苦,你的父母也曾经历过,因为他们也是这样被教育。只有你真正活好了、有力量了,才能终止情感忽视被代际传递。

不论别人待我们如何,都需要抱一抱自己。

不论有没有人爱你,易倾诉和我着爱你。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最新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