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做婚姻里孤独的守望者?
作者:解心在线 2022-12-04 08:08:08 婚恋心理

婚姻里,失望是常有的事。

但是,我们会看到有一部分婚姻,只要一遭遇失望,就毫无招架之力,只能任由失望累积,最终走向婚姻的解体。

这样的关系模式从寄予期待开始,一边等待一边失望,最终以绝望结束。

一旦你选择了这样的关系模式,在婚姻里就会感到越来越孤独。

我把这一类人称作“婚姻里孤独的守望者”。

如何避免做婚姻里孤独的守望者?

他们对婚姻寄予的期望最多,然而等啊、等啊,没有等来幸福,却等来了越来越多的伤害和委屈。

同时,即便换一段新的关系,也还是这样的模式和过程。

为什么关系会陷入这样无力又憋屈的怪圈呢?

01

守望者的三大误区,

让人在关系里越走越孤独

误区一:你爱我,就应该懂我

在婚姻里,很多人会以为只要伴侣足够爱自己,就应该懂得自己。

如果给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对方还不懂,那一定就是不够爱。

这个误区会让人在关系里把自己隐藏起来,或者努力的作或威胁,等着对方来猜。

然而,爱和懂得是两回事,爱是一种单向感觉,懂得却需要一个双向过程。

如果没有我们自己的帮助和确认,没有一个人可以真的懂得自己。

误区二:我做了,你就会懂

除了觉得对方应该懂得,第二个误区就是通过努力做事情来试图获得理解。

这背后的逻辑是:只要我在做正确的事情,只要我做的是对你有利的事情,你就应该会接收到我传递的感觉,就可以懂得。

然而,做事情是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反应,却不能帮助我们理解行为背后的各种可能的动机。

所以,即便我们觉得自己做一件事情的理由再简单不过,当我们仅仅是这么做,没有相应的语言表达,还是会有很大可能招致对方的误解。

误区三:我说了,你就该懂

与第二个误区“只做事不表达”相比,第三个误区显得更加常见,就是“我说了,你就该懂”。

我经常听到有的人说:我跟他说了,已经说了很多遍了,为什么他还是不懂,不在意呢?

你是说了,但对方真的听到了你说的那个位置吗?

我们的语言是非常博大精深的,说话的内容、方式以及语气的变化,都可能传达出一个不同的自己。我们又怎么确信自己所说的意思,对方就真的理解呢?

当我们陷入这三个误区时,我们就会觉得理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总是埋怨对方为什么不理解自己。

然而,在每一次不被理解之后,除了失望、委屈、愤怒,又十分无力,过去在哪一个误区,又只得继续在哪一个误区里去努力。

误区一的人会继续等待,误区二的人会继续努力做事,误区三的人又会用过去的话重新跟对方强调一遍。

所以,婚姻里孤独的守望者,都非常渴望被理解,却又因为陷入了这些误区,只能在一些失效的经验里,期待获得不可能实现的被理解。

02

理解自己越艰难,

就越渴望伴侣的理解

对于婚姻里孤独的守望者来说,常常很期待:不说什么、不做什么,或者稍微说点什么,就有一个人能对自己产生很深刻的理解。

这样的期待,与真正理解一个人的过程并不相符。

为什么会掉入守望者的误区,希望有一个人可以特别理解自己呢?

因为我们并没有理解自己的经验,也没有去理解任何一个人的经验,所以我们会以为理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应该花上那么多的精力。

实际上,对于有过自我成长经历的人来说,都会非常清楚地知道,要理解自己或是理解别人绝非是一个容易的过程。

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没有一次次的确认、碰撞、探索和澄清,两个人根本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理解。

所以,很多在关系里觉得应该被理解,或者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就该被理解的人,实际上是站在了一个理解的理想化位置,并不适用于现实。

每一个人、一个感觉、一个想法,都可能存在其复杂性,只有我们如其所是地接纳这种复杂性,对于理解给予更多的耐心,真正的理解才有机会在现实的关系里发生。

03

走出守望者的模式,

从尝试自我理解开始

有一位妻子是家庭主妇,先生主要忙于事业,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模式。

一天吃过晚饭,先生去书房了,妻子要忙着洗碗、拖地,大儿子在叫她问作业,小女儿因为找不到玩具哇哇大哭。

她的心里翻江倒海,觉得自己太委屈了。

过了一会儿,她先生出来了,说要帮忙拖地。她没有回应,只是板着一张脸,心里仍然很气愤。

这样的应对方式对她来说非常熟悉,生活中她总是一次次的生闷气。她的心里总有一种感觉:你没有看到我这么忙吗?为什么你就不理解,不愿意主动来帮帮我呢?

然而,显然不只是这样。如果她需要帮助,为什么不提出自己的需要呢?并且她的先生已经帮她了,为什么她还是很生气呢?

我们慢下来去体会她的感受,发现了她还有更多、更复杂的感觉,比如:

他已经工作一天了,应该让他休息啊,我不该让他再帮我。

有这么多事情都需要我,我根本无法兼顾,这太难了!

如果我连这些事情都做不好,他会怎么看我,我真无用!

一方面她很渴望在无助的时刻先生能帮助他;另一方面她又觉得不应该有这样的需要。

所以她不得不一边隐藏自己的需要,一边又希望获得帮助,同时对于自己的需要不被看见又很生气。

因为这些矛盾的内心冲突,让她选择了用隐藏需要的方式,来指望获得更多的理解。这显然无比艰难。

这种复杂性,可能存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如果我们希望真的被懂得,我们要先问问自己:我准备好了,让对方来理解这样一个真实的自己吗?

很多时候,我们跟自己是这样的近,而要去真的理解自己却这么难,更何况是一个跟自己有着不同经历的伴侣呢?

如果我们能够更多一点理解自己,我们就能够带领、帮助对方来更好的理解自己。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