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网络上流传这样一则信息:
北京某3.9万全日制在校生的双一流高校2021年的心理健康工作经费是1000万元,14位专职咨询师。
它隔壁另一所3.4万全日制在校生的双一流高校工作经费是300万,10位专职咨询师。
由此可知,双一流高校A的生均心理健康经费是256元,师资配备比1:2785。
双一流高校B的生均心理健康经费是88元,师资配备比1:3400。
要知道,绝大多数的高校咨询师在校内开展咨询工作是不向学生收费的,所有的劳务津贴、活动开支等费用都需要由学校财政划拨。
因此,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经费的多少直接反映着该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校心理咨询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然而遗憾的是,截至目前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经费标准上相关文件未做明确要求,很多地区仍沿用15年前设定的生均10元甚至生均5元的划拨标准。
一些在校生两三万人的高校每年只有区区十几万的心理健康工作经费。
工作经费的严重短缺导致高校心理咨询师在开展工作时捉襟见肘,很多高校咨询师甚至不得不自讨腰包参加专业培训和督导。
严重影响了高校心理咨询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工作的可持续性。
而每年一千万,生均250元的心理健康工作经费标准,也让我们得以知晓双一流高校在服务学生方面的建设要求,为其他“后进”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213 测试
立即测试
437 测试
免费测试
611 测试
立即测试
266 测试
立即测试
952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