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天造地设,如今却性格不合,我们能不能换个理由?
作者:解心在线 2021-12-10 08:20:49 婚恋心理

近日,多对名人夫妻爆出离婚,引起热议。身经百战的吃瓜群众早已不惊叹“再也不相信爱情”,却也不禁感慨,当初人前狂晒的“性格互补”“一见倾心”,怎么就变成“性格不合”“无法弥补”了呢?

无独有偶,最近TikTok和Instagram上掀起了一阵关于ick的讨论热潮,意指对伴侣的感觉忽然从深受吸引变成心生厌恶。

社交媒体用户表示,这种情绪通常是由于亲眼目睹了某种惹人生厌的行为而瞬间引发的,例如难看的舞姿、刺耳的笑声或是令人反胃的吃相。

那么,这种转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01

不要葬送恋爱机会

其中一种可能性是,这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或策略,保护自己免受关系破裂、承诺恐惧、亲密关系恐惧和示爱被拒的痛苦。

关系咨询实践模型将吸引力解释为“两面一体”现象,今天吸引你的点可能明天就会惹你反感。

受人青睐与厌恶的个人特征同属一体,缺一不可。例如,你爱一个人十足的幽默感,那同时也得接受TA响亮而古怪的笑声。

随着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特征会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被赋予不同的含义。例如,你一开始觉得“潇洒不羁”的人在重要场合却可能会变得“不负责任”,你最初认为“果敢决断”的人,后来也可能显得“控制欲强”。

初始天造地设,如今却性格不合,我们能不能换个理由?

大多数人都希望伴侣能带来安全感,双方能够相互信任、坦诚交流并拥有共同兴趣,但如果对方一个意想不到的行为突然让你失去兴趣,问问自己这究竟对你有什么影响。他们的行为可能引爆了一个长期未解决的问题,也可能反映出你在应对生活压力方面的困难。那些看似“突然”的反应背后往往有着更深层次的因由。

人类天生就会寻找亲近和安全感。如果感受到威胁或困难,我们可能会想办法抽身,以求自保。

如果你感到突如其来的从喜欢到厌恶的转变,不要轻举妄动。问问你自己,这是否属于你在恋爱关系中(有意或无意)退缩的特定模式,最终可能会破坏你的恋爱机会。

02

为何要寻找下一个?

我在研究中见过人们快速地从一段关系转向另一段关系,试图寻找一些具体(且大多不现实)的东西。促使人们放弃现任转而寻找下一个的“导火线”林林总总,从缺乏时尚触角,到音乐品味欠奉,甚至乎“幼稚的昵称”,不一而足。

在我的研究中,一个参与者会通过Tinder约会,但在约会的时候仍然积极地浏览周边的其他对象,以免错失更好的的选择。Tinder等约会软件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多的可能性,有些人可能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安定下来?为什么我不能找一个完美的对象呢?”

初始天造地设,如今却性格不合,我们能不能换个理由?

研究发现,如果笃信“命运”,即认为关系是“命中注定”的,往往会导致追爱路上屡屡碰壁。

相反,我们应该采取更灵活的成长型观点,即关系是可以成长和改变的,而问题是可以一起克服的。

成长型观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约会对象,并形成协同作用,引导关系走过初始的吸引或“蜜月期”,走得更远。

03

了解你的情绪

如果你对伴侣突然从喜爱变为厌恶,停一停,想一想。

这会不会是因为我们发现了对方并不适合自己的警示信号,继而保护自己?这种情绪并不总是由小事引起的,也可能是源于一些危险信号,比如对服务员无礼,总是要说服你等。

或者我们的这种情绪会不会是出于自毁倾向,最终影响我们成功形成亲密关系?

这个过程确实需要深刻的洞察,但也确实值得探索。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