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乐避苦"是人的天性,而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人们对负面情绪的关注度较高。这是因为痛苦对于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价值,能帮助人们避免危险。
虽然人们希望避免痛苦,但他们下意识地关注负面情绪,因为痛苦在人类生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本能驱使个体回避痛苦。
人类大脑本质上是短视的,只顾眼前。能够权衡利弊,考虑长期利益,是大脑新皮层具备的功能。
然而,人们的新皮层功能在管理本能方面往往表现不足:
当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发生冲突时,人们常常做出非理性的选择。
他们可能会坚持一段明知不值得或没有未来的感情。
尽管无数经验告诫人们要进行长期投资,但人们仍喜欢进行短期操作。
明知"举杯销愁愁更愁",但很多人仍选择醉酒,让自己失去意识,以获得短暂的逃离痛苦。
...
吸烟、酗酒、沉迷网络或药物等成瘾行为本质上都是为了逃避痛苦。
这些"避苦"的方式往往同时产生愉悦感,从而强化个体继续采用这些方式。
成瘾与大脑的奖励系统密切相关。其中,多巴胺是奖励系统的核心成员之一,可能有些人已经听说过。
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实验,以展示多巴胺在生理层面上的强大成瘾力量。
他们在老鼠的大脑奖励系统中植入电极,在老鼠按压相应的杠杆后会释放微弱的电流,刺激大脑产生多巴胺。实验开始后,老鼠不断按压杠杆,对周围的食物和伴侣视而不见,直到筋疲力尽饿死。
真正的"快乐至死"。
如果人们总是逃避负面情绪,不去感受负面情绪,那么负面情绪中所蕴含的需求信息也将得不到满足。
目前失眠问题的人群正在增加,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提到,失眠问题往往与心理问题有关。失眠的人通常存在未处理的负面情绪,这使得他们难以入睡。
无论是因为无聊而无法入睡,还是出于"趋乐避苦",人们倾向于在失眠时玩手机。然而,玩手机会加重睡眠节律紊乱,而睡眠节律紊乱又会破坏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加重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加重后,负面情绪变得更加强烈,失眠问题也变得更加严重,从而进一步加重了玩手机的行为,形成了恶性循环。
尽管痛苦是我们不愿意经历的感受,但痛苦传递了我们真实的需求。
能够接纳和陪伴自己的痛苦,理解其中的需求,是我们照顾自己不可或缺的途径。
只有当我们勇于面对真实存在的痛苦,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1141 测试
立即测试
661 测试
立即测试
2210 测试
立即测试
367 测试
立即测试
1058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