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而是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够及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他们能够自由适度地表达和展现自己的个性,并且与环境和谐相处。心理异常通常指的是心理健康水平偏离大多数人的一种异常状态,如一些人格障碍和精神疾病。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为心理健康提出了十条标准:
1.拥有充分的安全感,不感到畏惧,充满自信,精神上处于舒心、饱满的状态,充分信任他人,有稳定而充分的安全感。
2.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当前能力和实际状况有适当的估计,不过分苛责自己,不强迫自己达到超越能力的目标,避免超负荷运转或感到力不从心。
3.理想目标与生活实际相匹配,避免将生活目标定得过高,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遭受过多打击导致挫折感,从而失去信心,影响心理健康状况。
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主动适应外部环境,与他人多交流,而不是自我封闭。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各个要素如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能有效地支配自己的行为,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够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避免走弯路,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和谐相处,掌握必要的沟通方法和技巧,人际关系融洽,能够感受到这种关系带来的愉悦和满足。紧张的人际关系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困扰,影响心理健康。
8.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具备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体现出自我控制能力。当一个人身心健康时,他的心理活动会自如流畅,情感的表达自然而恰如其分,不良情绪也能及时得到适当释放和合理调节。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不违背社会规范,不损害他人利益,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影响自身身心健康。
10.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发挥个性特长,做自己想做且感兴趣的事情,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心,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心理健康是相对而言的,并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若在某一方面不符合标准,不必担心也许过段时间再看,一切都会变得更加明朗。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571 测试
立即测试
517 测试
免费测试
345 测试
立即测试
335 测试
立即测试
667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