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原生家庭中经历过不幸的人,是否有可能成为能够治愈他人的伴侣?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原生家庭是个人情感经验与两性相处方式学习的最初场所。一些人在恋爱后,与伴侣的关系会变得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相似。而有些在童年时期埋藏的心理创伤,也可能会在伴侣面前完全展现出来,导致我们在关系中挣扎和痛苦
因此,我们看到许多原生家庭或童年经历不幸的人,会认为自己根本不敢进入一段关系,更不用说成为“治愈型伴侣”了。
真的是这样吗?
电影《莫娣》给出了一个不同的答案。这部电影是由加拿大民间艺术家莫娣·刘易斯的真实经历改编的。莫娣的童年和青春期在各种嘲笑和磨难中度过。她患有小儿麻痹症,四肢变形,走路一瘸一拐,被当地人戏称为“跋脚鸟”。父母去世后,哥哥私下卖掉了母亲的房子,使莫娣失去了家。为了生存,她找到了一份女佣的工作。然而,男雇主埃弗雷特性格古怪,脾气暴躁。心情不好时,他就会把气撒到莫娣身上,甚至大声呵斥她。
尽管埃弗雷特的行为让莫娣感到难过,但她并没有因此怨恨他。相反她会在吃饭时关心他,询问他是否疲惫,是否辛苦。同时,她也会在工作中不停地称赞他,肯定他的能力。莫娣知道,埃弗雷特看似强悍有力,实际上内心脆弱无比。他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经历让他内心缺乏安全感,很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就这样,莫娣逐渐打开了埃弗雷特的心门,并逐渐得到了他的欣赏和爱护。两个不幸的社会边缘人走到一起,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莫娣能够看见并治愈了埃弗雷特内心的创伤。
因此,我们应该相信,即使我们的原生家庭不幸或受过伤,我们也有能力治愈别人,有机会被别人治愈。每个人都是从原生家庭中走出来的。我们的人格的底色和生命现状都与过去的经历息息相关。然而,原生家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们,但不能决定我们的一生。父母只是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前半程。后半程的路程,我们依然有能力自主选择并创造幸福。
治愈系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看过一句话:“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但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想要达成治愈系关系,需要双方一起努力关键是要做到两点:
首先,治愈系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但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
其次,治愈系伴侣需要做到两点。允许对方做自己:治愈系伴侣,能够看到真实的对方,而不是强行让他人符合自己的期待。这种从心出发的抱持、尊重与陪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要借着爱的名义,去控制和剥削对方。双方要互相扶持。从心理学上来讲,伴侣之间相互扶持,可以带来更强的信任感、提高自尊心和自我肯定感,以及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我想起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一一《丈夫得了抑郁症》。婚后5年时间里,一直都是由丈夫高野工作养家,妻子小晴则每天做自己喜欢的事一画漫画。但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丈夫看似平静的内心渐渐失衡,一度因抑郁症企图自杀。从没有出去工作过的妻子,为了让丈夫尽快恢复健康,果断承担起了养家的责任。
她会在丈夫工作压力太大的时候说:“没关系如果努力很痛苦的话,那就不要努力了。”她会在劝说丈夫辞职的时候说:“地铁这么挤,这么多年你可真能忍啊! 从明天起就你就不用坐啦。”最后,丈夫也在和妻子相互扶持的道路上,获得了久违的快乐......“一步一个脚印地经历生活,不贪心地用每一滴的辛苦,换每一点的幸福就好。”
所以治愈系关系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571 测试
立即测试
592 测试
免费测试
335 测试
立即测试
1058 测试
立即测试
481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