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抑郁源于生命力匮乏
作者:解心在线 2023-10-30 09:33:08 心理健康
焦虑、抑郁源于生命力匮乏

大众通常认为,患有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障碍的人可能过于偏执对自己的要求过于严格,追求完美,难以接纳真实的自我。

这种说法有其道理,因为这些心理问题可以归结为“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差异。

例如,失眠的人希望每晚都能安然入睡,白天精力充沛,社交恐惧的人渴望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喜爱,希望自己在社交场合能谈笑风生;洁癖的人希望周围环境整洁无菌。

这些期望与现实的不符导致了负面情绪的产生。

然而,如果我们深入研究神经症的本质,会发现这个论断并不完全正确。虽然“生的欲望过于强烈,难以对平凡的生活知足常乐”是焦虑抑郁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想要很多并不一定会导致神经症。

例如,许多成功人士和伟人也有一些神经质的影子,但并未因此患上心理障碍。

生活中,这类人群往往充满生机和斗志,对人生规划和发展有着明确的目标和高标准的期望。

然而,面对常人无法想象的挑战、波动和困难时,他们通常展现出冷静和稳定的一面,整体情绪基调也较为乐观。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呢?

其实,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自身的心理状态。如果我们想要的太多,但为之付出的努力太少,就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和强迫等负面情绪。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会焦虑:一种是能够坦然接受自己平庸的人,另一种则是有着雄心壮志并积极努力实现梦想的人。

很多心理学鸡汤文章都强调了“接纳人生的不完美”和“学会与自己和解”的重要性,然而这些对于焦虑、强迫的人来说可能并没有太大的效果。

因为这些建议只是让我们降低期待和欲望,让理想与现实接轨,从而化解内心的矛盾。

然而,对于焦虑的人来说,他们无法主动、积极地接纳现实,因为强烈的内心不安全感和生的欲望不允许他们轻易地接受最糟糕的情况。

如果过分依赖思维上的努力来迫使自己接受现实,内心反而会更加抗拒。

因此,“接纳”不是最终的目标,而是一个可以着手实践的行动方案。

对于社交恐惧的人来说,他们不可能欣然接受被所有人嫌恶、唾弃,对于失眠的人来说,他们不可能说服自己人生以后的每晚即使睁眼到天亮也没关系,对于疑病症的人来说,他们不可能在面对死亡时毫无畏惧。

因为人不可能通过摆烂、逃避或者自暴自弃的方式来实现“接纳”,真正的“内心自洽”一定是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与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达成的。换句话说,“接纳”就是改变与进步。

我们常说“唯有接纳自己,才能做出改变”,这同样也适用于“只有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才能接纳自己”。

当我们受到内心原始的动机和渴望的驱动,展开实际行动并承受与欲望相伴的痛苦时,一方面,我们的现实自我得到了提升,更加接近理想化的自我;

另一方面,在这个专注于过程本身而不排斥痛苦、不过分贪图即刻满足的旅程中,我们逐渐发现:目标、最终的奖励好像没那么重要,努力奋进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

因此,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同时朝着“中庸之道”趋近,实现了内心的和谐统一。

对于对迫近的考试、面试怀有过分强烈的预期焦虑、担忧的朋友来说,单纯通过“做思想工作”来劝慰自己降低期待、接纳最坏的可能,或者通过其他规避困难、寻求安逸的方式来舒缓紧张的情绪,都是不现实的。

正确的治疗思路与路径是尊重内心真实的诉求,即隐藏在焦虑情感后的那份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卓越成绩的渴望,然后顺应它去将注意力聚焦于学习知识本身,而非最终的结果,去展开行动。

这样不仅客观上提高了应试能力,主观心态上也更能平常心对待结果。

身边一些学霸进考场前会格外淡定,是因为他们已经努力过了,结果如何听天由命;事业上取得丰功伟绩的人面对人生起落时依然能不被情绪击溃,选择东山再起。

同样,在咨询中,两个有强烈渴望走出焦虑、抑郁的来访者恢复进展却可能截然相反。一个可能顺利康复,一个可能越陷越深。

其实问题不在于是否“着急康复”、“急着甩掉焦虑、抑郁、强迫”而在于是否愿意遵循“正确的方式”走出神经症。

换句话说,令我们深陷焦虑、抑郁的并非对自己要求太高、欲望过强而是总想不费吹灰之力就将目标实现的心理,不是因为太过偏执、追求完美,而是内心缺乏一个可以战胜懒情、克服求易的本能的更强大的偏执。

有一种普遍的误解是,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与个人性格的懒情有很大关系。

然而,这种观点过于简化和片面。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深受情绪障碍困扰的朋友,尤其是那些情况较为严重的朋友,往往表现出一种“活力不足”或“行动受阻”的状态。

这些朋友常常陷入一种死胡同,无法从困扰中摆脱出来。他们可能会固执地思考一些问题,无法释怀,或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选择逃避,不愿面对现实。

同时,他们也可能表现出极度的疲倦和低落情绪,对日常生活失去兴趣和动力。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也阻碍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然而,这些症状并非偶然,而是由于长时间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所导致的。

焦虑和抑郁会逐渐消耗一个人的心理能量,使他们变得疲惫不堪。而这种疲惫又会导致他们失去动力去改变自己的状况,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因此,我们需要打破这种循环,重新激发自己的活力。

这需要我们采取积极的态度,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同时也需要我们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心理能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困扰,重新获得生活的活力和动力。

对于“因为活力、行动力的缺失而导致神经症”的现象,我们可以从神经科学、脑科学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以下理解和解决方案:

前额叶皮质的薄弱与自控力、意志力的缺乏

神经症病友往往表现出行动和执行力的不足,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过于追求当下的舒适和安逸,而对于长远目标缺乏情绪上的驱动力。

在行为模式上,他们往往受到潜意识中趋乐避苦本能的驱使,缺乏延迟满足的理性能力指引,从而选择最便捷、最简单的路径来宣泄欲望,逃避痛苦。

这导致他们在面对工作学习任务时经常拖延,而在面对症状时也无法克制自己,总是想用强迫性思考和行为来满足“心瘾”

前额叶皮质是负责管理我们理性思维、对抗贪图即时享乐的大脑部位它的孱弱会导致我们所说的“懒情”“自控力差”、“意志演弱”

而前额叶皮质与负责制造强烈情绪冲动与欲望的杏仁核边缘系统是相互拮抗的。

因此,神经症病友在行动力低下的同时,内心却对现状感到强烈的不安,对理想化的自己抱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学会抵制眼前的诱惑,训练自己延迟满足的能力,有目标、有计划地生活,其至有意识地让自己经受更多心灵与肉体上的痛苦,都有助于我们步步摆脱焦虑、抑郁情绪的困扰。


多巴胺、血清素等支持性神经递质的影响

大脑中的多巴胺是一种掌管动力与渴望的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缓慢的、平稳的、像流水一样的释放方式,被称之为“多巴胺基线”,即一个人在生活中绝大多数时候的多巴胺的平均值。

简单来说,就是在什么事情也没发生时,你日常的情绪感受基调,或者说背景情绪。

如果多巴胺基线水平较高,那整个人一天的精神状态就会是饱满充沛活力十足的,对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任务也会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情绪体验会是良好的。

如果多巴胺基线水平较低,那么一个人的状态会恰恰相反,也许会觉得疲惫、懒惰,莫名其妙的情绪低落,对什么都打不起兴趣,觉得人生毫无意义。


血清素的作用

血清素是一种情绪稳定剂,当人处于焦虑、抑郁的痛苦之中时,大脑需要消耗大量的血清素来维持情绪的稳定

血清素水平的降低会导致一个人面对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其它生命体验时“意义感”的缺失,进而丧失行动的欲望与动机。

因此,提升血清素的水平对于缓解焦虑、抑郁情绪非常重要。除了药物以外,最有效的补充血清素的方式包括冥想、均衡膳食、运动、晒太阳、按摩等


综上所述,从神经科学、脑科学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神经症病友需要锻炼自控力和意志力,学会抵制诱惑,保持多巴胺基线水平,并提升血清素水平来缓解焦虑、抑郁情绪。这些措施有助于他们一步步摆脱焦虑、抑郁情绪的困扰。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