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一段让我们感到困扰的感情时,常常会提到这句话: 他让我太没安全感了,似乎在这种关系中,我们总是被不安和恐惧所困扰。
这种焦虑不仅让我们很难感受到爱情的美好,而且随着关系的发展会变得越来越焦虑:
“他为什么在朋友圈发和别人的合照?”
“他为什么不看我的消息,不回我的电话?”
“他老是加班、出差,是不是已经不爱我了 ?”
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呢?
在感情中,我们常常像在走钢索一样,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充满怀疑和担心,生怕一丝风吹草动就会让我们的心跌入深渊。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亲密关系中感到不安?我们又该如何提升内心的安全感呢 ?
今天,我想结合我十多年的从业经验,和你探讨一下,尽可能地帮助你解决这些困惑。
为何我们总缺乏安全感?
朋友小米常常向我哭诉,她觉得自己在感情中总是“作”。
总是逼着男友做很为难的事,不做就表示不爱自己;
男友没接电话就连环ca11,晚回家就疯狂输出;
经常要翻男友手机,一吵架就撂下狠话、拉黑对方......
她说,“我总忍不住用这些方式去测试他,确认他真的爱我,不会离开我。”
然而,这样的“测试”永远没有尽头。
男友通过测试后,她只会安心一会儿。
然后,又不断扔出各种新的“测试”,让对方感到疲惫不堪。
为什么她在感情中总是缺乏安全感呢 ?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
我们的安全感从何而来?为什么有些人有很强的安全感,而有些人却总是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最初源自于母婴关系。
在成长过程中,婴儿会通过与养育者,尤其是母亲的互动,逐渐形成自己的安全感。
可以说,母亲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决定了孩子的依恋安全性,也影响了他将来如何对待伴侣。
婴儿时期的我们完全没有自主能力,对食物、温暖和爱的需求几乎都由母亲来满足。
如果我们的需求80%以上得到母亲的满足,我们就会形成安全型的依恋,相信自己会被爱是重要的。
然而,如果我们的需求只有偶尔被满足,我们就会形成矛盾型的依恋,一方面想相信母亲,一方面又害怕母亲。
成年后,我们会将这种不安全感带入亲密关系中:
“他真的爱我吗?我真的能相信他吗?”
还有一种情况是,婴儿时期我们的需求几乎没有得到母亲的满足,甚至母亲根本就不在身边。
可以想象,我们非常需要母亲的时候,她却无动于衷,这会让我们感到极度无助和恐惧。
在这种互动下,我们会形成回避型的依恋。
成年后,我们不相信别人的爱,也不愿意再对任何人投入感情。
认为只有不投入感情才会足够安全。
弄清楚安全感不足的根源并不是为了责怪当然,母亲。
因为她可能没有能力、意识或时间全心全意地照顾我们。
但我们也不能将责任推给伴侣,因为这不是他的错。
尽管这也不是我们的错,但我们需要为自己的不安全感负责。
因为这发生在我们身上。
缺乏安全感常常让我们苦不堪言,我们羡慕那些拥有高安全感的人。
然而,安全感过低或过高都会导致我们失去“现实检验能力”;
安全感过低,我们无法相信他人,建立深入的亲密关系;过高,则会过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看不到现实,更容易受伤。
我们需要建立健康、适度的安全感。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812 测试
立即测试
741 测试
立即测试
371 测试
立即测试
2210 测试
立即测试
536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