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双相情感障碍共处: 面对父母对诊断结果的质疑,如何有效沟通与应对
作者:解心在线 2024-05-06 09:21:47 心理健康
与双相情感障碍共处: 面对父母对诊断结果的质疑,如何有效沟通与应对

当前,关于双相情感障碍 (又称躁郁症) 的专业知识普及与实用指导文献相对匮乏,尤其在中文资源中,这种稀缺性尤为显著。

面对亲人或挚友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情况陪伴者如何有效地获取相关知识、并掌握到何种程度以提供恰当的支持,成为一项严峻挑战。

毕竟,面对未知固然令人惶恐,但片面或错误的认知则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加重患者的困境。

事实上,陪护者的理解和行动对于双相患者的整体康复进程至关重要。

他们若能逐步习得识别患者病情波动的迹象,及时协助安排医疗咨询与治疗,无疑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疾病管理带来莫大的助益。

因此,面对双相情感障碍,拖延应对或疏于关注绝非明智之举,积极学习、敏锐观察与适时介入才是明智的选择。


01.陪伴的作用

亲友,特别是父母、配偶与子女,往往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支持者,他们充满关爱,渴望患者早日恢复稳定。

鉴于此,我们有责任尽力提供援助,帮助这些陪伴者理解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借鉴他们曾经走过的曲折道路,汲取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困难。

实际上,不少亲属在照顾双相患者的过程中展现出卓越的应对能力,如年轻女子莉莉的母亲便是其中典范。

莉莉饱受双相情感障碍困扰长达十数载,最初发病时,她正在异国他乡求学,处境尤为艰难。历经多年曲折,直至四年前才最终获得准确诊断。

得知莉莉病情后,母亲并未陷入震惊与否认,而是迅速调整心态,第二天便带莉莉前往她认为更为权威的医疗机构求诊,而非与莉莉争论病情真伪。

莉莉在后续治疗中逐渐稳定,这一成果既得益于她自身的积极配合,更离不开父母始终如一的支持与悉心照料。

然而,像莉莉母亲这样能够迅速适应新情况、高效学习相关知识的亲属实属少数,大部分陪伴者仍处于困惑与摸索阶段,呕需学习与引导。

正如患者一样,家属也可能经历对诊断结果的排斥、对病症识别的不足或过度反应等阶段。


02.消极的反应: 拒绝诊断,拒绝治疗

陪伴者倘若对双相情感障碍缺乏认知,其最直观的反应很可能是抗拒接受这一事实。

这种抵触心理往往会引发一系列负面效应。

最严重的情形在于,当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时陪伴者仍固执地否认其患有重性精神疾病的事实,进而抵制必要的生命救助措施,最终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生命悲剧。

其次,对病情的迟疑可能导致最佳治疗时机的延误。患者病情反复波动,频繁入院,认知能力与社会功能遭受严重损害。

在此期间,由于陪伴者对患者情绪变化理解不足,双方可能因琐事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导致关系紧张、身心疲惫。

最常见的问题源于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误解、恐惧以及接纳困难。

陪伴者往往依据自身生活经验评判患者的主观体验,认为患者并无实际疾病,只是短暂的情绪低落或意志力薄弱。

有些陪伴者甚至将观念付诸行动,阻碍患者就医或定期复查。

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接纳药物治疗,尤其是西药的怀疑。

部分陪伴者寄望于患者自然康复,或者迷信针灸、中药等替代疗法能根治双相情感障碍,对西药持有深深的不信任乃至排斥态度,担忧其副作用严重、损害大脑、不宜长期服用、仅治标不治本。

有的陪伴者急于求成,转而求助于迷信手段,如请巫师作法等。

尽管我们理解陪伴者的焦虑与良好初衷,但在整个应对过程中,患者的感受却被严重忽视。

陪伴者过于依赖自身经验,忽视从患者角度审视自己的行为究竟是关爱还是伤害。

以请巫师作法为例,年长的陪伴者或许怀着廖诚之心,但年轻患者反馈常常是感到极度恐惧,进而诱发惊恐发作,情绪急剧恶化。

如此一意孤行、无视患者实际情况,只会加剧双方关系的恶化。

我们恳请陪伴者积极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特点与发病原因,与患者共同探讨适宜的相处策略,充分沟通。

此外,陪伴者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不接受与表现出的排斥态度,会被患者解读为否认与歧视,尤其是来自亲密关系的歧视,会加剧患者自身的病耻感,使之羞于向医生或身边人求助。

面对双相情感障碍,陪伴者首先需要以科学态度认识这一疾病,克服内心的忧虑、恐惧与羞愧,尽量保持接纳与理解的心态。

不妨设想,若患者罹患的是糖尿病或高血压,家属不仅不会排斥诊断与治疗,反而会积极督促患者按时服药。

因为人们普遍明白,这类疾病带给患者痛苦,患病并非个人意愿所能左右,更非患者之过。


同样,双相情感障碍也是一种慢性疾病,陪伴者应将其视为类似于高血压或糖尿病的存在:

亲朋好友不幸患上了一种需要长期规律用药的内科疾病,这种疾病虽对生活有所影响,但只要坚持遵医嘱服药,便能大大减轻其对生活的干扰。

最后,患者与陪伴者共同建立适应疾病特点的生活模式至关重要,包括定期回访医生、按期进行相关检查。

切勿将定期前往精神科就诊视为羞耻之事,相反,这种生活方式的调整具有积极意义,它是防止病情反复、提升生活质量最为有效的手段,无出其右。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