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哭泣常常被视为一种“羞耻”的行为。古语有云“男儿有泪不轻弹”,将流泪看作是软弱的标志。
而在现代社会,一个成年人若频繁流泪,可能会被冠以“情绪不稳定”的称号。
这种观念和教育就像无形的枷锁,让我们逐渐压抑了哭泣的本能。从小到大,我们往往想哭却强忍泪水,明明该哭却选择了沉默。
然而,事实上,无论是因悲伤、喜悦还是挫折而哭泣,都是一种极为正常的情绪宣泄。
据蒂尔堡大学临床健康心理学系的研究数据显示,美国女性平均每月哭泣3.5次,而男性则为1. 9次。
研究还进一步揭示,长期压抑哭泣的人更容易罹患焦虑症和抑郁症,且这种压抑对身体健康也极为不利,可能诱发多种身心疾病。
那么,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来看,哭泣究竟能为我们带来哪些益处呢?
一、排毒效应
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生化学家佛瑞曾做过一项实验。
他让志愿者观看感人的电影,并在感动流泪时收集眼泪。随后,又让这些志愿者通过切洋葱流泪,并再次收集眼泪。
实验结果显示,悲伤引发的“情绪眼泪”与洋葱刺激产生的“化学眼泪”在成分上存在显著差异。
情绪眼泪中含有儿茶酚胺,而化学眼泪中则没有。
儿茶酚胺是一种在情绪压力下由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过量时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情绪眼泪有助于排出这种潜在的有害物质。
二、情绪安抚
哭泣还具有安抚情绪的作用。201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哭泣可能直接起到自我安慰的效果。
哭泣能够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从而帮助人们放松情绪,减少烦恼。
三、缓解疼痛
除了心理上的安慰外,情绪化的泪水还能促使人体释放催产素和内啡肽。
这些化学物质不仅让人感觉愉悦,还能缓解身体疼痛,减轻情绪上的悲伤,从而提升个体的幸福感。
四、获取社会支持
哭泣还有助于人们获得他人的支持。
研究者指出,哭泣是一种依恋行为,能够促使我们从周围的人那里获得支持,这种现象被称为人际关系效益或社会效益。
勇敢地释放自己,尽情地哭一场吧!既然哭泣是自然且有益的,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它。
然而,由于成年后长期的生理和心理压抑,即使内心充满沮丧与悲伤,我们也常常难以流泪。
那么,如何打破情感的束缚,重新找回哭泣的本能呢?
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鲁思在《第二生》中提供了一种方法:找一个隐秘的地方舒适地坐下,将手放在胸前锁骨的上方,集中注意力呼吸,快速且带声音地吸气、吐气,发出类似婴儿哭泣的声音,细细体会其中的哀伤。
回忆那些让你伤心的往事,允许自己表现出脆弱。持续多次练习,当你感到太阳穴隐隐作痛时,那就意味着你已经积累了过多的压力,是时候让自己通过哭泣来释放了。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588 测试
免费测试
179 测试
免费测试
3065 测试
立即测试
741 测试
立即测试
812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