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行事之艰难,实乃不言而喻,欲成就一番事业,更是难上加难。唯有身居高位,方能行事自如,随心所欲。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大唐朝廷的法度,竟因一女子之言而摇摆不定,从贵妃的一句无心之叹,到最终的一声轻笑,竟引得上行下效,劳民伤财,荒谬至极。这恰似日中则昃,月满则亏,直指大唐由盛转衰的根源所在。
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人性往往左右着我们的选择。看似历经世事,观念有所转变,选择有所调整,实则可能只是刚刚窥见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潜在欲望。对我而言,重要的并非自己是否成为李善德,而是当身边出现如李善德般的人物时,我们该如何伸出援手,给予支持。
然而,对于李善德而言,心中满是酸涩。他深知“民可近,不可下”,民众虽卑微,却不可轻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借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来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深渊,我们俯身去看的时候都禁不住头晕目眩”。
千古艰难唯做事,一事功成,背后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与汗水。从古至今,但凡伟大的成就,背后都隐藏着无数的苦难。劳心者治人,劳力者受制于人,无论成败,鲜花掌声、功劳毁誉,似乎都与那些默默付出的劳力者无关。对我们个人而言,人生如白驹过隙,来如风雨,去似微尘,只需深谙“和光同尘,好处均沾,众人拾柴火焰高,独食难长久”的道理。
曾有书友发表过一段深刻的感悟:
无论收到何种文件,务必仔细核对。这亦是本书故事的起因,李善德因未仔细核对荔枝领,事后欲讨说法却无人理睬。他从遥远的岭南运送鲜荔枝至长安,此等壮举,常人难以企及,几乎从一开始就被判了“死刑”。但他却懂得如何善败,将损失降至最低,想尽办法护妻儿周全。这让我联想到职场中那些看似棘手的工作,虽无法完全完成,却可寻找缓解之策,推进工作,将失败风险最小化。
“和光同尘,雨露均沾,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亦让我想起家中长辈的教诲:“发表文章,要将领导名字置于前,自己的名字置于后;取得成绩,先感谢领导提携,再感谢同事帮助。”李善德在岭南遭遇重重阻拦,最终明白,要想办成一件事,需团结各方力量,让大家都能从中获益,方能将事情办成办好。书中提到:“独食难长久。”李善德若不将功劳贡献给卫国公,不仅难以开展工作,还极有可能被有心之人抢夺劳动成果。
学会借势,勿一味依赖自身力量。李善德未得杨国忠帮助时,被人如皮球般踢来踢去,办不成事还积了一肚子气。但有了杨国忠的“银牌”,借助关键人物的力量,他得以调动人力、物力、财力,官员态度亦随之转变。我们平时办事,亦应先与领导请示,再去执行时便说是领导交代的,以免相互为难。在职场上,领导交代的重难点工作,若自己觉得无法应付,应及时向领导请示加派人手,勿独自埋头苦干。
自己的想法,勿轻易告知他人。“即便你与他交往,也应留一手啊!如今他拿了荔枝转运法,为何不照葫芦画瓢,自去岭南取了新鲜荔枝回来?这份功劳,与你半点关系也没有了!”李善德因将自己的荔枝转运法告知他人,差点被抢了功劳。我们在职场中亦应如此,少说话多做事,特别是与利益相关之事,绝对闭口不谈,别人问起便转移话题。
勿轻易给人承诺。李善德答应富商将荔枝转运的差事交给他们商队,回京城后却发现此事自己说了不算,最后失去了朋友,也失去了保存荔枝的容器,差点误了运送荔枝的大事。因此,光想不行,还需行动并反馈。李善德列出了四条运送路线,每条都让人跑了两遍,并自创了反馈表格。很多事情若未切实去落实,都只是停留在幻想层面。
规则往往是为弱者设立的。“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李善德按规矩办事处处碰壁,而靠着“银牌”却畅行无阻。
我也深以为然书中那句话:“人还是要做一个强者,站在底层清高,责怪世界的不完美,除了感动自己,不会带来任何改变。只有当你有了足够的实力,才能改变现状。”
看过一篇官场小说《沧浪之水》,最大的感触便是只有成为上位者,才能真正改变很多自己看不惯的事情。
在工作中,我们不应提前对未知的工作感到焦虑,干了才会发现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困难。正如王阳明所说:“想只有困难,做才有答案。”
若前些年读到这类评论,我定会认为这是卑躬屈膝、随波逐流、同流合污、沆瀣一气的行为。但如今却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认为这是人性的叠加。所谓的“造势”,便是让人性有所方向,形成叠加态。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又皆是如此。
从古至今,大家似乎总能从历史中找到“借鉴”的“相似”桥段,且每每惊叹是如此巧合,众多“现在也是这样”之类的感叹层出不穷。
可事实却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今人的统治方式似乎并未超越古人。只是工业革命带来的“蛋糕”变大了,分配方式得到了革新,人民温饱矛盾得到些许缓解。但剥削与阶级只是从封建的明面转到了暗面,存在却口口声声不提罢了。
当你去到一个上升通道狭窄的地方,或者说考核条件单一的职场,那里的竞争将是最惨烈的,也是最考验人性的地方。所有人都想要在那个点上立功,于是各显神通,甚至无所不用其极,人性的丑恶也将展现得淋漓尽致。
各领域弄潮造势之人,大多有原始家庭的底蕴作为其“能源”,耳濡目染成为其“技”,“往来无白丁”成为其“势”,无一不需“自然资源”的支持。奈何“国有”成就了相对的“公平”,却也失去了“冒头”的机会,阶级固化让大多数人与小部分人剥离。
奈?不奈又如何?即便左右逢源,亦是伴君如伴虎,大多要小心谨慎拿捏分寸,心不自由。
何尝不是“韩信胯下之辱”?何尝不是“卧薪尝胆”?何尝不是需要人与人斗?何尝不是人性与人性之博弈?
无论何时,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与官场漩涡中都是无奈与挣扎的。李善德的遭遇是无数底层打工人的缩影。职场中的算计、权力的倾轧、面对绝境时的无助,都让人心生感慨。在黑暗中,总要有那么一点勇气和信念,才能支撑着人继续走下去。
在历史课本上看到的唐朝真的太少了,几百年的历史是多少代老百姓的交替更迭,他们的生活似乎是我从未关注过的,因为我只看到了那些足以留名青史或者遗臭万年的人。
也许我的认知还太少,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中的大多数在那个时代应该也是普通人吧。同时也很庆幸自己生活在新时代,至少可以做到吃饱穿暖,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611 测试
立即测试
213 测试
立即测试
55 测试
立即测试
215 测试
立即测试
335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