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我和女友感情挺好,但很少深入交流,像对未来的规划、彼此认知的探讨这些方面都涉及得少,这会破坏我们关系的本质吗?还是因为我社交圈子小,才对另一半有这么多要求?”
类似这样围绕“深度沟通”展开的疑问不在少数,好像一段关系如果缺乏深度沟通,就总像少了点什么。
对此,我的观点是:不仅不会留下遗憾,反而值得庆幸。
一个人在另一个人生命里,不该承担过多层面的意义。
你既希望对方是能一起玩的伙伴,又是能懂你的知己,还希望对方能成为引领你人生方向的导师,甚至偶尔扮演“父亲”或“老师”的角色,这样的要求着实有些过高了。
每个人在关系里都有其主要作用,就像你点了一碗牛肉面,不会因为没有龙虾而失望,因为你没有为龙虾付钱,也没有期待吃到龙虾。
在一段关系中,要明确对方对你而言最关键的价值所在,是情绪上的支持、理解、陪伴,还是其他方面。
只要对方能在核心价值上让你满意,其他方面都不应成为减分的因素。
对伴侣要求越多,关系就越脆弱,因为这意味着能满足你所有要求的人少之又少,但能满足你核心需求的人却并不难找到。
深度沟通并非恋爱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大多数人谈恋爱,就是一起吃饭、睡觉,一起玩耍、打闹,这没什么问题,甚至这才是恋爱常见的状态。
深度沟通并非恋爱关系的核心,快乐以及关系的稳定才是关键。
要是你非要把深度沟通强加给伴侣,特别是当对方并没有这样的需求时,这无疑是在给这段关系增加不必要的难度。
对深度沟通的需求,可能源于自身。
你渴望被理解,希望自己的每个观点都能得到回应,这或许反映出你自身社会价值感不够,或者缺乏自信。
真正的思维提升,应该依靠自学、阅读以及独立思考,而不是依赖他人对你的理解。
没有人能完全理解你,就连你自己都未必能完全懂自己,又怎么能要求别人做到呢?
伴侣并非最佳的深度沟通对象。
想法并非暴露得越多越好,过多地分享反而会降低神秘感,让关系迅速变得平淡无味。
而且,深度沟通容易引发认知上的不对等。时间久了,要么你觉得她“跟不上你的节奏”,要么她觉得你“好为人师”,一旦平等性被破坏,关系就很难维持下去了。
要是真想进行深度交流,大可以找朋友、前辈或者通过阅读书籍来实现,并非一定要和伴侣进行。
恋爱和婚姻在沟通需求上本就存在差异。
恋爱阶段,双方不需要达成太多共识,做真实的自己,享受快乐就好。
但要是步入婚姻、组建家庭,就必须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达成一致,比如育儿、财务、生活规划等,这时深度沟通才变得必要起来。
没必要提前为这些烦恼,在什么阶段,就做什么阶段该做的事。
要是你真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得讲究方式方法。
保持一定的神秘感,你可以是最了解她的人,但她不一定要是最了解你的人。
当她主动向你请教、真心想听你分享时,你再认真表达,这比平时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大道理,更能让她对你保持尊重和欣赏。
平时相处,以轻松愉快为主,不强行进行深度交流,对双方都好。
总结一下:
· 明确你在一段关系中最看重的是什么,并且愿意为这一点包容对方的其他不足;· 不要在无关紧要的方面对对方过于苛刻,否则会破坏关系;· 通过阅读、独立思考来提升自己,而不是依赖伴侣的理解;· 享受恋爱本身的快乐,不必对恋爱赋予过多“深度”方面的期待。
有时候,“浅层次”的快乐,恰恰是关系最珍贵的福祉。
不必总是进行深度交流,关系反而可能处得更好,信不信由你。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536 测试
立即测试
148 测试
免费测试
481 测试
立即测试
701 测试
立即测试
179 测试
免费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