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情关,恰似唐僧面对女儿国的考验,这是人性使然,绝非单凭主观意愿就能轻易回避的。
在亲密关系的相处中,我最大的感触与难题,其实就聚焦于一点:能否真正“洞察”对方,实现彼此的“洞察”。
细想来,我在这方面犯下了严重错误。曾天真地以为做到这点轻而易举,实则难如登天。
何为“洞察”对方?
并非目光所及皆是对方,亦非时刻围绕对方打转,更非仅为对方嘘寒问暖……这些看似对对方的关怀备至,实则未必是对方真正所需、所重视的。
是否有可能,在那些看似平常的日常瞬间,对方已悄然流露出心意与需求,而你却浑然不觉,仅将其视为寻常对话,随口应答,心中并未真正重视——你的确“看到”了,却未真正“洞察”对方。
更有甚者,深陷于自己的思绪与欲望之中,对对方的话语只是机械回应,未曾将对方的感受与心理需求真正放在心上,脑中盘旋的只是自己的计划、想法与欲望……你只求达成个人目的,或只愿关系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于是,你费尽心机,谋划诸多,为对方付出,为关系努力,自认为是为爱痴狂,是最用心的伴侣,坚信对方会被你的心意所感动……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这会不会只是你的一厢情愿,自我感动?
而你,却还责怪对方冷漠,不知好歹。
或许,若以上帝视角审视,在这段关系中,真正自私冷漠的,其实是你自己。
你只关注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只考虑自己的需求,只接受事情按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
然而,对方呢?
你并未真正“洞察”对方——尽管她就在你眼前,你围绕着她,目光锁定她,但你的心却未能“洞察”她。
她的话语,她的感受,她的想法……声音虽轻,话语虽简,你却只是敷衍了事。
她的真实心理需求,被你无视,被你忽视,被你轻视,她喜欢的你记不住,她害怕的你听不见……你只按自己的剧本行事,自我感动地忙碌,还试图用付出道德绑架对方,要求对方感动、接受、服从。
这并非爱情。
这是你试图通过索取一个人的喜欢,来满足自己自尊的可怜行径。
你并未尊重感情,也未用心感受与经营爱情。
你只是在自我感动,却还责怪对方冷漠、无情、对你无感、不领情。
那么,究竟是谁,不懂爱情呢?
而这一切,皆因你的心未能“洞察”对方。
你的心之所以无法“洞察”对方,原因简单明了:你的心已被膨胀的自尊与自我填满——那是你的ego。
佛家有云,“明心见性”。
一个人的心,唯有清空欲念,方能变得澄澈明亮,方能映射与洞察自己与他人的性情本质、人格本质。
因此,在亲密关系中,亦需保持空杯心态。
两人相爱,是两颗心、两个独立自我的融合。在关系这面镜子中,会映照出我们心底最深邃的人格与欲念,这是其他社交关系中无法呈现的,唯有在亲密关系中方能显现。
爱一个人的过程,就是领悟到愿意为她让渡出一部分自我ego的过程,这并非价值交换,而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本能之爱。
因此,爱是如你所是——我愿意让渡出一部分自我ego,而非强迫对方改变,甚至扭曲。你究竟爱的是她的本性,还是只爱那个幻想中的她,所以才总是执着于改造她。
因此,爱是常觉亏欠——即便让渡出一部分自我ego,仍感不足,仍担心让她在关系中受委屈,无法舒展自我,压抑自己。
无人天生便会爱,因为难以把握让渡的分寸。
有的人,因生存所需,长期习惯独立自强,自我ego强大且不退让,自己做错时说不出道歉,对方需要安抚时说不出一句温暖的话……这样的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只会将对方逼入绝境,逼出心门。
有的人,并无强大的自我,反而习惯于听从外界要求,习惯于讨好他人……这样的自己,内心柔软却无原则与底线,在亲密关系中,会将讨好对方视为使命,本质上是一种情感寄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索取。这样的爱亦不健康。
这便是我认为过情关最具难度之处。
要在关系中“洞察”对方。
而“洞察”对方的隐性前提,其实是先要“洞察”自己——洞察自己的欲念、焦虑、恐惧、回避。洞察自己究竟在害怕什么,在躲避什么,在索取什么,自己又究竟为何需要别人的爱。
若始终看不清这些心中的迷雾,那么,一切只能任由荷尔蒙与自己的欲念摆布,在红尘中盲目寻觅,甚至留下一堆偿还不完的感情债与孽缘。
所谓“过情关”,并非存天理灭人欲,强行压抑自己的七情六欲,而是——“明心见性”,能够清醒而智慧、勇敢而温柔地去爱。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367 测试
立即测试
644 测试
免费测试
345 测试
立即测试
536 测试
立即测试
454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