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今日的科技给人们制造了更多的联系方式,但是否也给了人们制造了更多撒谎的机会?
你可能会在发给朋友的短信中撒个善意的谎言来婉拒晚饭邀约,在约会资料上夸大身高让自己看起来更有吸引力,又或者在发给老板的电子邮件中编造一个借口来挽回面子。
长期以来,社会心理学家和传播学学者不仅想知道谁说谎最多,还想知道人们在哪里说谎最多——是当面撒谎还是通过其他传播媒介撒谎。
2004年的一项开创性研究是最早探讨欺骗率与科技之间关系的研究之一。当时正是技术新纪元的开端,我们的沟通方式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少打电话,而更多地发送社交媒体信息。
01
技术令人说谎?
早在2004年,传播学研究人员杰夫·汉考克和同事向28名学生收集了过去7天内通过面对面交流、电话、即时消息和电子邮件进行社交互动的次数,以及在各种社交互动途径中的撒谎次数。
结果表明,人们在电话中说谎最多,而通过电子邮件说谎最少。
研究结果与汉考克所称的“基于特征的模型”框架一致。这个模型可以根据一项技术的具体特点预测人们在哪里撒谎,比如人们是否能够无缝进行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是否迅速,交流方是否相隔遥远,等等。
在汉考克的研究中,产生最多谎言的社交互动途径具备上述所有特点,那就是手机。产生最少谎言的是电子邮件,此时人们无法同步交流,而且信息会被记录。
02
重做汉考克研究
当年汉考克进行研究时,只有少数几所大学的学生可以创建Facebook帐户,而iPhone尚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属于高度机密项目,代号为“紫色项目”。
20年后的研究结果会是怎样?
在新研究中,我招募了更多的参与者,研究了更多技术形式的社交互动。共有250人记录了过去7天内的社交互动以及互动中说谎的次数,涵盖面对面交流、社交媒体、电话、短信、视频聊天和电子邮件。
与汉考克的研究结果一致,当互动媒介能够实现同步交流并不作记录,且交流双方相距较远时,人们说谎最多,具体为电话和视频聊天;当使用电子邮件进行社交互动时,人们说谎最少。然而,有趣的是,不同交流形式之间的差异很小。比媒体技术更能预示欺骗率的是参与者本身的差异,即个人说谎的倾向。
互动媒介与欺骗率
尽管人们的交流方式在过去20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冠疫情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但人们说谎似乎仍然呈现出系统性特点,而且仍然符合基于特征的模型。
至于为什么不同媒介的欺骗率不同,确切原因仍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几个可能的解释,或许是某些媒介比其他更有利于说谎。比如人们在电话和视频聊天等媒介上说谎就感觉更容易,或者被识破后对社交关系的影响更小。
不同技术具有不同的欺骗率,也可能是因为人们选择特定的技术形式用于特定的社交关系。例如,人们可能只会使用电子邮件联系同事,而视频聊天则更适合私交关系。
03
被误解的技术
在我看来,主要有两点。
首先,总体而言,不同媒介之间的说谎率差异并不大。一个人本身是否喜欢说谎,比他是在发电子邮件还是打电话重要得多。
其次,综合来看,说谎的比例很低。大多数人都是诚实的,这一前提符合默认真实理论,也就意味着大多数人报告的内容大多是真实的,只是少数人时常说谎。
自2004年以来,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交流互动的主要工具。然而,人们普遍有一种误解,认为通过网上或其他技术进行的社交活动欠缺质量和数量。
人们常常认为,运用技术进行互动会导致诚实更难实现。
这种看法不仅判断错误,而且缺乏经验证据的支持。如果说数字时代说谎成性,那与研究数据根本不符。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337 测试
立即测试
341 测试
立即测试
179 测试
免费测试
559 测试
立即测试
475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