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变迁的社会,过去传统的男性与女性角色也正在转型之中,男女两性关系与婚姻也面临结构与价值观的冲击。在中国大陆离婚率逐年上升,根据研究显示,感情或婚姻问题是成人忧郁症的导因之一,而亲密伴侣关系的支持与连结又是忧郁症有效的治疗要素。可见婚姻的经营,确实是人生的困难挑战与重要学习。
婚姻本身是社会制度下的产物,而婚姻中的两人关系则是「内在的心理互动历程」。男女双方由相识、相吸引、相恋进而透过承诺进入婚姻,在婚姻的人生道路上,会由配偶处得到支持,也会从配偶的相处中产生压力,所以夫妻可能是美满幸福的,也可能因着爱恨情仇走向相互伤害甚至仳离。
人是群居的动物,许多心理冲突来自人际关系,而婚姻中的两人关系又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关系之一,当婚姻出现问题除了影响夫妻双方的关系,也会产生不同程度身大多数的人是在对婚姻全然无知的或一知半解的高度期待中进入婚姻,但从结婚之后,就要开始面对有别于交往时期的两人世界,所接踵而来的是多重角色的承担与转换,以及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由于婚姻是由两个独立个体所组成的关系,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需求、价值、态度与观念,当由来自不同家庭文化、不同性别社会化的个人成为共同体,需共同面对生活中各样课题时,冲突就成为婚姻中的必然,而导致冲突的原因很多,包括了:家事分工、财务分配、姻亲关系、子女教养、性生活协调……等。不同程度与类型的冲突,有可能使婚姻趋向更成熟、成长,也有可能造成彼此伤害,最后走向婚姻终结一途。就精神分析的观点而言,亲密关系中的冲突不只是言语上的表象问题,反而是在事件下的彼此投射作用,才是真正原因。
客体关系理论谈及婚姻关系里婚姻对象的选择,常是将对方视作「自己相似的某一部分」或「自己缺乏的某一部分」,其目的在透过配偶对自己的爱与依恋,进而完成自我认同,也就是说在亲密关系中(包括爱情、婚姻、亲子关系),往往我们爱的是自己,而非他人。因此许多配偶在短时间的认识、相恋中,会因为双方的相似性与互补性而感到幸福美满,但在长时间相处后,彼此会对对方有进一步的期待、冲突或不满,于是导致许多婚姻后来演变为「相爱容易,相处难」的局面。婚姻间的冲突处理若仅就夫妻间的生活上、沟通上的问题进行协调,只能维持短暂而表面的和谐,其潜藏的危机将透过不同的生活事件一再地被促发。
若要经营一份美好的婚姻关系,我们都需要学习先成为一个成熟、独立的个体,也就是说先学习爱自己,才可能真正的去爱对方。而这里所说的爱自己不是指自私、自恋的爱自己,而是肯定自我、接纳自我。也就是说婚姻真正的意义在于透过建立一份亲密的关系,自己能够从中认同自我、悦纳自我,不再将自己人生中未完成的经验与课题投射在配偶或婚姻外的第三者身上,而是以认识、了解配偶,并能够区分对另一半的期待或不满足是来自自我内在的抑或真实对方的,也能明了。
无论是自己或配偶皆是有好也有不好的整合体,于是可以相互同理、包容对方。真实生活里每个成年的个人,都有着影响自己的过去成长背景或是仍未成熟的内在小孩。并非每个人都要先成熟才能走进婚姻,因为婚姻关系是人世间最亲密也最为独特的关系,也只有在这样的关系中,对方成为自我内在投射的对象,透过投射的觉察,我们才能深刻的认识自己、经营自己,进而成为成熟的个人。如此也才能够营造人生中真正幸福美满的婚姻。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697 测试
立即测试
505 测试
立即测试
1549 测试
立即测试
895 测试
立即测试
974 测试
免费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