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即答案》
作者:解心在线 2022-08-15 07:35:36 成长心理

仿照鲨鱼皮肤的褶皱,人类制造出了大大降低水流摩擦力的泳衣;学习蝙蝠的回声定位,人类发明了雷达.....

仿生学的兴旺发展离不开最初提出的问题——大自然中的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这个问题决定了科学家开始试图从大自然中寻找解决方法,并为实际所用。

菲尔普斯凭借鲨鱼皮之力在北京奥运会上斩获八枚金牌,雷达更是让当代军事竞赛增加了隐形与反隐的课题,但对现在的人来说,鲨鱼皮泳衣与雷达都显得平平无奇,乏善可陈。

正如阿瑟·库斯勒(Arthur Koestler)曾经提出的一项悖论所言:一项发现越具有原创性,之后看起来就越显而易见。

《问题即答案》

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追寻答案路上的风雨兼程,却很少追问一切的起点——问题。正如仿生学的发展源于一个简单而丰富的问题一样,好的提问能给我们指明新的探索之路,洞见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法。

有时,答案就隐藏在问题中。

何为优质问题

一个好的提问能够打破思维定势,从而帮助我们突破思维困境,但是,什么样的问题才算“好问题”呢?这得先从问题的定义与分类讲起。

美国心理学家纽厄尔、西门认为问题由三个部分组成:初始状态(问题中给定的各种条件、信息)、目标状态(希望达成的结果)以及操作(即回答问题所需的方法)。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划定了问题的范围和边界,操作则是从初始状态走向目标状态的方法[1]。

心理学家乔纳森在分析了数百个问题之后,将问题按照组织程度分为结构良好问题(well-structured problem)和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2]。

结构良好问题是指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操作都十分清晰明确的问题,这种问题就好比基础的高中物理题,变量条件(初始状态)和计算公式(操作)都明确知道,要求计算另一个变量的值(目标状态),这时候我们所面对的问题空间是确定的,最终得到的答案也是唯一的。

结构不良问题则指没有明确的的结构或解决途径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没有清晰的限定条件和目标导向,解决问题的过程有较大的自由度,同时也意味着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比如做科学研究,没有十拿九稳的研究方案,也很难找到明确的结构模式,需要研究者依靠经验和充分的知识随机应变。

结构良好的问题像是保护周全的脚手架,支持着我们到达顶点,而结构不良问题则是裸露的岩壁,需要我们自己找寻向上攀岩的路径。

提出好问题,就需要我们将现实生活中复杂难解的结构不良问题,转化为明确的、可解答的结构良好问题。

如果一个问题是“我能怎么写好稿子?”,这就是个不够清晰的问题,如果能一步步转换成:

“我需要从哪些方面写得更好?”

“素材不行,我能怎么积累素材?”

“我需要制定什么样的阅读目标?”

这就能帮助我们发现“好问题”。

除此之外,优质的问题还是具有催化作用的问题。想象我们身处一个复杂的、边界模糊的世界之中,优质问题可以提供给我们思考的新框架,让我们能透过混乱看到联系,从而辨明方向。

提问需要勇气

提出优质问题,需要我们有“自寻不快”的勇气。有问题,就意味着我们处在不完美的状态下。我们想要做到绝对正确,或者想要让别人认为自己绝对正确时,就会急不可耐地接受心中已有的答案,不再进一步探寻,有时我们会为了正确而放弃更多探索之旅。

Anita Tucker等人长期对医院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进行观察,他们发现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长期存在流程不合理导致的各种问题。

然而,医护人员宁愿花费更多精力自己弥补错误,也不愿提出改进意见优化流程。医院的医护人员有高学历,并且对待工作认真负责,那么是什么阻止了他们提出问题?

研究者发现,这和“理想员工的行为”观念的流行有关。大部分经理人都认为理想的员工应该独自、轻松地解决所有问题,而不是提出问题、打扰别人。

换言之,带着质疑、不满足于现状的工作态度并不受欢迎。这种群体文化要求人们不犯错,这使得人们只能循规蹈矩,避免一切可能犯错误的行为,而这也阻碍了追求创新的道路[3]。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提问意味着离开舒适区做出改变,去质疑和打破现状。打破对问题的恐惧和偏见,鼓起勇气提出问题,这是走向更好的第一步。

  • 开展问题风暴

  • 有了提问的勇气,我们还需要一些方法来提出优质问题。

    作为一种激发创造性观点的思考方法,头脑风暴一直被用于集体自由讨论之中,参与者往往针对某一个特定议题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个人看法。在《问题即答案》中,作者使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提出问题。在问题风暴中,坚持“只提问题”的原则,所有人都不对他人的想法进行评价或回答。

  • 阶段一:生成问题,邀请2-3位与你在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思维模式或世界观方面截然不同的人加入活动,让大家用4分钟的时间进行集体头脑风暴,提出各种新奇尖锐的问题。

  • 阶段二:展开问题,在提出问题之后,留意那些提出了新思路的问题,并试着将这些问题进行拓展,思考它们的相关问题或后续问题,重点在于不断拓展问题的空间,从而扩大可能的解决方案的范围。

  • 阶段三:专注探索,最后,专注于至少一条新发现的道路,为问题设计一个近期行动计划,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探寻新问题提出的潜在解决方案。

  • 经过问题风暴,参与者发现至少一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概率高达85%,有80%的参与者不同程度地重塑了原本的问题。

    学习与问题共存

    有时候,即使没有得到解答,一个好的问题也能始终在我们的人生中发挥作用。

    神经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在2000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学或化学奖,他得奖的原因之一,正与一个没有办法得到解答的问题有关。

    埃里克获奖的成果与记忆存储的神经机制研究中的重大贡献有关,而他最初对于大脑高级功能产生好奇则是来源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当时,他被意识、无意识深深吸引,想要探究意识和无意识在人脑中的定位。随着进一步的学习,坎德尔认识到了他最初的想法“颇为浮夸”,因为这一问题远超过当时脑科学的研究能力。

    但这个问题却并没有被他遗忘。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他一直保持对这个问题的不断思考和持续关注,不断加深对人脑机制的理解[5],虽然没有验证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但他依然拿下了诺奖。

    正如里尔克在给青年诗人的信中写道的那样:

    “对于你心里一切的疑难要多多忍耐,要去爱这些“问题的本身”,像是爱一间锁闭了的房屋,或是一本用别种文字写成的书。”

    你的问题有时会超过现有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范围,如果这些问题确有意义,不要轻易放下它们,好的问题即便不能解决,也能给你带来无穷的思考与思考。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