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浅言深,是人际交往中最最最无形的杀手。
语言上的伤害,远远比身体上的疼痛更让人难以忘怀。
尽管我们都深知一个道理,好言一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但与朋友相交时,人们经常会因“认知不同”的缘故,很难清楚对方的真实想法,本来努力想说几句好话,但却不知不觉中得罪他人。
这就是犯了交浅言深的问题了。
为什么我们容易犯下交浅言深的毛病呢?
1 社交网络模糊了界线,让人自以为和对方亲近
网络时代为我们创造便利性,滑开手机都能看到朋友的动态,朋友圈、抖音、微博加了好友,只要顺手点赞留言,“感觉”距离就靠近很多。
但请记住,感觉终究是感觉,在没有见面相处、深度交流之前,你们都还不算是“真正的朋友”。
多数人在社群网站上仅会展现美好的一面,哪怕放的是生活纪录,就算写得再详尽,也绝对无法全面。然而,看着对方写得如此洋洋洒洒,人们可能会产生某种错觉,误认自己已经完全明白对方的生活。
#2 希望对方能尽快喜欢自己,表现过度热情
同事J很喜欢同事S ,某天终于有机会合作、双方互加微信,J发了长串的语音给 S ,热情地向她介绍自己、试图想跟她成为好姐妹,结果对方只是礼貌回复她一句:“谢谢你,要加油喔。”
事后J透露起初很失落,觉得自己想交朋友的诚意没有被S接受,但她旋即换位思考,若有一个人突然和自己说:“我能成为你的好姐妹吗?”,就连她自己也会感到傻眼。
“过分热情,对别人来说也是一种打扰。”
就是希望对方能喜欢自己、了解自己、和自己成为好友,以致某些人才见面不到几次,就滔滔不绝地向他人掀自己家底,虽然没有探人隐私,但难免会让对方感到困惑,心想:我跟你很熟吗?
#3 希望赶快融入环境,担心气氛尴尬
Netflix 剧《埃米莉在巴黎》就是一个完美示范交浅言深的例子,乐观善良的女主角 Emily 到法国工作,初来乍到就拼命对同事和上司献殷勤,却因不了解公司文化而吃闷亏,一度被同事们冷落。
通常“转学生”也容易陷入这样的情况,刚到新班级,眼见同学们早已打成一片,自己孤零零地坐在位置上,心想要是不做些什么,担心被外界误认自己是奇葩。
于是,一旦有同学开始释出善意,才问一个问题,转学生就会止不住畅聊,没想到对方可能只是客套一下罢了,结果留下一阵尴尬。
综上所述
交浅言深的关键,就是“太急了”
很多人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点,“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但大多数人表现得过分热情确实不是故意的,大抵是社交经验不足。
ta们或许是很急着想要找新朋友,或许就是认为自己已经和对方很熟悉,岂知对方完全没有这么想。
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
不应该跟对方说的话,却说了,这就是说错话。这种举措不但冒昧,更是没有好好保护自己的表现。
交友和谈恋爱一样,都是要花时间培养的,你如果想要“得其人”,必然要透过“深度对话”才能明白对方和自己是不是同道中人,至于如何创造“深度对话”?那也需要时机,不是一时半刻想创造就能创造,你要懂得尊重对方。
交朋友贵在真诚,但判断真诚与否,的确是需要长期观察。
因此不要紧张,不要急躁,建议先从适度交流日常和兴趣开始,让彼此在最舒服的状态下相处,你自在,他自在,友谊的小船自然就不容易说翻就翻了。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701 测试
立即测试
571 测试
立即测试
1891 测试
立即测试
355 测试
立即测试
245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