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渣和不爱之间的区别
作者:解心在线 2022-11-07 08:11:38 婚恋心理

只针对一个人是不爱,只针对部分恋爱对象那是渣,只有针对整个依恋关系的才是回避型依恋。

所以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回避经常是这样子的:

1-虽然可以和周围人正常相处,也有玩的好的人,但是没有那种特别要好而且维持很多年的,可以依赖的朋友。

(注意区分玩的好,和真正特别要好之间的区别)

2-对待亲密关系,从始至终,都是三分钟热度。

即便偶尔有那么1-2段能维持很久的恋爱,但是在恋爱的热度上,也低于常人,更多的还是3个月不到就分手。

3-对待亲人,比如父母,虽然会说自己很爱自己的父母,但是不会去真的付出什么。

比如每周主动和家里打电话,一有时间就想回家这些,基本上不存在。

(部分后天形成的程度较轻的回避型除外)

回避、渣和不爱之间的区别

以上三层关系,包括了亲情、爱情、友情三种涉及到依恋的人际关系。

所以回避型对周围人,态度上是统一的,就是依恋上的低浓度。所以我们在判断回避型依恋时,往往会结合一个人的原生家庭、恋爱经历、和周围人的关系、以及一些行为特征来共同判断。

唯有如此,才能得到最准确的结果。

PART.1

关于回避型依恋的人,为什么是针对所有亲密关系都这样,就要从回避型依恋的形成说起了。

回避型依恋形成的原因,可以说原生家庭占了8成以上的因素,成长中的经历占了剩下2成。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有详细的提到过回避型依恋的形成。

回避型依恋是怎么样形成的(家庭篇)

从回避型的形成就可以看出,回避型的问题主要是在亲密关系中的感受存在一些障碍。

最典型的就是不能感受到依恋所带来的情绪补给,和在亲密关系中过度敏感。

这就使得回避型依恋的人,很难和周围人建立亲密关系。

也就是说,对于回避型依恋来说,当关系上升到以共同兴趣所支撑的友情关系以后,就很难更进一步了。

形成以依恋支撑,带来更多情绪价值的友情关系,难度非常的大。

越是需要依恋来维持的关系,对于回避型依恋的人,越难以维系,也就越疏远。

回避、渣和不爱之间的区别

而靠依恋来维系的,自然不仅仅是恋人,当然还包括多年的好友、亲人等等。

而在亲密关系之外,还有能带来现实价值的关系,比如说同事、有共同爱好的朋友。

这种关系只是靠人与人之间的价值来维持,不需要亲密关系所带来的感受层面的价值。

所以回避型依恋的人,维持这种关系,自然难度不大。

即便是对于更加敏感一些,容易感受到周围人否定的恐惧-回避型,也能维持一个正常的社交,不至于在生活中表现出来。

PART.2

再说说另外两种情况,只针对你一个人,或者是只针对恋人的冷漠。

这两种情况最容易被误判成回避型依恋,在以往的咨询中,或者我们回避型的群里,也经常有把这两种误判成回避的情况。

比如有些人遇到的”回避“,ta们也是在恋爱中表现得很冷漠,无欲无求,时常嫌弃伴侣粘人。

但是和ta们的前任,或者前前任,都可以维持高浓度的恋爱关系。

同时家庭和睦,童年也没有什么创伤。

很多正在被冷暴力、并且刚刚接触到回避型依恋这个词的人,都会用回避型依恋来解释ta们的行为。

但是!

能维持高浓度恋爱,并且能从依恋中获取能量,说明他们的依恋类型,没有太大的问题。

至于对你表现得无欲无求,不希望和你贴贴,那只是不喜欢你而已。

复盘一下你们在一起的过程,也许就能从中找到答案。

哪有什么回避型依恋,说白了都是不爱你罢了

PART.3

至于另一种情况,就是只针对恋人是这样,而和父母、特别的朋友,都可以维持特别亲密的关系的话。

那就有两种另外的可能性了。

首先就是ptsd(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

可能ta在某一段恋爱中遭遇了一些创伤。

但这些创伤不足以对ta的依恋模式造成影响,不会影响ta从依恋关系中获取能量,但是会让ta对恋爱产生一些恐惧。

而这种恐惧阻碍ta在特定关系中情感的表达,从而导致在和恋爱对象相处时比较收敛。

ptsd和回避型依恋之间的区别有点复杂,稍后我们单开一篇讲,这里就不赘述了。

另一种可能就是三观层面的问题,通俗意义就是渣。

ta们清楚自身需要亲密关系,但是却不能从一段亲密关系中得到满足,更不想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持续的付出。

所以ta们会维持多段的暧昧、或者低浓度的关系,来享受和多个人的亲密关系带给自己的情感体验。

对于Ta们的伴侣而言,感情生活就比较痛苦了。

因为这意味着要在付出自己全部感情的情况下,只得到对方1/N的回应。

PART.4

回避型依恋对于依恋关系的低需求,是由于自身在亲密关系中感受依恋的能力低所导致的。

因为在亲密关系中,回避型依恋的人只能获取较少的能量,同时恐惧型因为敏感会消耗更多的情绪价值。

对于伴侣来说正常频率的互动,对于回避型依恋的人来说已经是在消耗自己了。

因此ta们无力在亲密关系(包括感情)中维持正常频率的互动。

即便小回避已经认为,你是ta除了父母以外,最喜欢的人了,也依然无法在热恋期之后,和你维持正常频率的互动。

正因为这些,作为回避型的伴侣,时常感受到自己被冷落,被忽视。

要想打破这种状态,短时间无论如何是做不到的,因为你要改变一个人对于亲密关系的感知体系。

相当于是让这个人在大脑中建立一条新的神经回路。

你需要做的,是通过共情,一次次承载住回避型的情绪,给出ta预期的答复,从而让ta慢慢获得从依恋关系中获取能量的能力。

在生活中,如何做到与他人产生共情

这也就意味着,你需要像对待一个叛逆的孩子一样,去对待一个有独立意识,在生活上不依赖你的人。

这注定是要面对很多的风险的。

最后,任何改变一个人的想法都是危险的。

如果你不能接受现在的ta的话,那么对于你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思考,要不要离开Ta。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