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恐怖故事:被当众表白
作者:解心在线 2023-02-20 08:09:30 婚恋心理

情人节到了,有多少人选择到公共场所,拿上玫瑰花和包装精美的礼物当众表白?

最短恐怖故事:被当众表白

在社交媒体的评论区,当众表白被分为两种情况:两情相悦就祝双方百年好合,一厢情愿那就是众矢之的。

最短恐怖故事:被当众表白

单方面当众表白类视频的主流评论区 |

后者会和很多糟糕的标签绑在一起,比如说“道德绑架”、“自我感动”、“幼稚”等等。

除了单方面公开表白,还有许多糟糕的表白方式,日本网站Kireistyle Woman曾调查了476名女性,其中26%的人都经历过印象深刻的糟糕告白,例如[1]:

那些糟糕告白(一)

告白的人说,“我想当你的小白脸”。

突然把工资单给我看,向我表白。

拿着简历告白,没完没了地说自己的条件,完全进入了结婚模式。

在早上5点收到告白短信。(可能是想表示自己彻夜未眠想得深沉?)

虽然和一位同事只是打过照面从来没说过话的关系,但收到了对方的告白长信,提到了很多事情,很吓人。

在电车上一个陌生男人用震耳欲聋的声音向我告白,“我暗恋你很久了,当朋友也行,请和我交往吧”,我很害怕地假装说自己已经结婚了,很长一段时间不敢一个人坐电车。

我们周围也有类似的故事,果壳编辑部的大家就踊跃贡献了诸多例子:

那些糟糕告白(二)

半夜一两点往宿舍打电话表白,喝醉了,把全宿舍的人都吵醒了。

我同学被男孩子表白,堵在公园的桥上,不同意就不让她过去。

我朋友上学时有男孩跟她表白,她不同意,结果那个男孩当众抽了她一巴掌,还霸凌所有跟她关系好的男生。

有人看上我舍友后每天蹲在宿舍门口观察她,这期间没人知道这人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他用忘带手机的借口拿到我室友的手机,套到微信号后加微信疯狂表白。

一个人加了我微信,说“我们一个姓,还都在朝阳区,很有缘,要不要处对象”。

这些糟糕表白的背后有些什么共性?为什么明眼人一看就没啥好结果的糟糕表白,却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呢?

糟糕表白,都糟糕在哪里?

最显而易见的一个糟糕点是,这些表白完全忽视了被表白者的意愿。

比如当众表白,就是让对方暴露在公开的视野下,让对方感到压力,承受己方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这不符合人际交往里的礼貌和得体原则“使别人受损最小化,使别人获益最大化”。

另一个糟糕的地方,就是对自身行为的强行合理化,比如“我都这么爱你了,你竟然敢不答应,我一定要惩罚你,一定要让你答应我”。认定为“爱”付出的一切必须得到回报与奖赏,也就是被表白者的同意,这无疑是一种扭曲的错误观念。

糟糕表白者会有扭曲的信念,原因有二。一方面与其自身的人格有关系,过度自恋、冲动性高、缺少共情能力等特质都可能促使人单方面自说自话,不考虑对方的感受。

另一方面,社会层面的“真爱迷思”也可能助长糟糕表白的出现。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认为,这种迷思指的是:

“真爱是永不褪色的激情之爱;如果你处于真爱之中,你应该与那个人结婚;如果爱情结束,你应该离开那个人,因为那不是真爱;如果你能找到合适的人,你将永远拥有真爱。”

对真爱过于执着,外加对爱情虚幻错误的想象,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忽视对方实际的优缺点;认为对方“从来没有真正地理解自己”;得到“真爱”前会固执追求,得到“真爱”后又很容易回避问题、用暴力或冷暴力强迫对方符合自己心中的完美形象等[3]。

在爱情故事的模板中,“追求类”、“一见钟情类”的故事特别多。但这些叙事往往只提到“王子对公主一见钟情,通过锲而不舍的追求,公主终于爱上了王子,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却从来没有提到过,他们婚后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如何具体地度过每一天。“幸福”在这里脱离了实际,是空洞的,无经验的。

并且有些行为(强吻没有知觉的女孩,趁仙女洗澡偷走她的衣服)一旦打上“为了真爱”的标签,就很具有迷惑性,甚至被当成“用情至深”的例子流传后世。家长反对还能成为戏剧性的来源,为故事附加上“反抗家长威权”的光环。

最短恐怖故事:被当众表白

如果不喜欢,我觉得被表白者把蜡烛一脚踢飞也没啥问题 

这些故事中,追求者有发声,双方家长有发声,但唯独被追求者本身的意愿被忽视了。过于强调爱情神话,忽视了恋爱关系其实是双向的这件事,就会引发这种糟糕告白。

更糟糕的是,身处东亚文化圈的我们,经常不擅长反抗,缺少拒绝糟糕告白的实践手段。因为文化要求人们考虑对方的感受,却很少告诉我们,如果对方不遵守这条潜规则、不考虑自己的感受,自己怎么应对。

考虑对方心情的委婉拒绝

却变成了“无法拒绝”

东亚文化特别注重对方的想法,考虑对方的感受,会尽可能表达跟对方一致的观点,避免分歧公开出现。这种“尽可能保持人际和谐”的潜意识,导致拒绝会特别艰难,不能直接说“不”,必须用极度委婉的说法表达出来。

这种委婉的背后,其实是一种高语境文化。

在高语境文化中,人们通常不直接说出他们的意思,而是通过非语言行为(表情、眼神、动作)、暗示、隐喻等方式传递信息,注重的是交流语境;

与之相反,在低语境文化中,人们通常使用更明确的表达和更直接的沟通,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理解,注重的是信息本身。

最短恐怖故事:被当众表白

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区别

高低语境对我们思维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比你想象中大得多。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是不同语言中的否定疑问句。

比如“你不喜欢我吗?”,中文里的回答模式是“是的,我不喜欢”,或者说“不,我喜欢你”。

如果换种方式,说“不,我不喜欢你”,就会显得非常生硬,而“是的,我喜欢你”更是让我们难以理解这人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有点绕?看英文更绕!因为它的表达方式跟中文是反着来的,这是无数学生学习英文时难忘的痛。

学生们需要被多次提醒,“Don't you like me?”不能说“Yes,I don't”,而应该说“No,I don't”,不管对方语气怎样,不管对方是不是在用反问暗示情绪,都只针对“喜不喜欢我”,做出是否的判断。

中文里体现的就是一种高语境文化思维,更强调上下文的语境,并且弱化可能存在的分歧,而英文中的低语境文化思维则会更就事论事一些。

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是“Yes,I don't”的思维模式所以不觉得奇怪,但实际上这种回答方式是很玄妙的。

非中文背景的人对中式回答的困惑程度,跟高中生对英文的困惑其实差不多,因为它其实糅杂了肯定与否定,堪称中式委婉的精髓体现:我甚至要先“同意”你的部分看法,才能说出我真实的反对。

最短恐怖故事:被当众表白

各种语言表达同意/不同意的话语,本来想说中文哪是这样的,但想到对否定疑问句的回答我沉默了……

双方的语境文化要一致,否则会变成单方面霸凌

一般认为,我国整体上会更趋近于高语境文化,“一切尽在不言中”。与亲密关系有关时也是如此,研究显示中国人更倾向于非直接的交流方式。

所以很多时候,面对当众告白,被表白者甚至都不会说“我不喜欢你”,它太直接了,而是要说“下次”、“再说”、“我们私下沟通”,或是苦笑着双臂交叉做出防卫姿态,并不停地把花和礼物推回去。

最短恐怖故事:被当众表白

在这件事上高赞评论还是很公允的:人家姑娘压根不愿意 

如果不给对方留面子,直接了当地拒绝表白者的要求,可能会收获一大堆社会压力,比如被打上“冷酷”、“不近人情”的负面标签,甚至得到 “装什么清高”、“真以为自己多好看”等诋毁。

最短恐怖故事:被当众表白

“无情拒绝”,很多时候其实就是直接拒绝、不留余地,这会被形容为“无情”、“高冷”,因为伤害到了告白者的赤诚之心 

所以会有专门的文章,来教导“给对方留面子”的拒绝方法,什么“我有喜欢的人”啊,“刚从上次恋爱的阴影中走出来不想恋爱啊”之类的……

最短恐怖故事:被当众表白

有时候,就算对方让自己很困扰,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也还是要给对方留面子…… | 新浪女性

含糊、委婉、留有余地的拒绝用语,碰上死乞白赖的告白者,就有点像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前者遵循高语境文化的规则,考虑对方感受,另一方却使用低语境文化的规则, “你没直接拒绝,我就当你答应了”。

对方永远以为自己还有机会,永远想要一个肯定的回答。脱离语境后有多重解读空间的回答,也有可能在事后被曲解,成为倒打一耙的证据。

最短恐怖故事:被当众表白

还要怎么直接拒绝?直接说“我不喜欢你”,有时都能被强行曲解成“先试试说不定以后就喜欢上了”

表白不是一个人硬拖另一个人表演出的舞步,而是双方形成默契后不失分寸你来我往的交手。更直白一点,表白是双方喜欢彼此的结果,而非让对方喜欢上你的手段。

这句话还有一个流传更广版本的隐喻,那就是“表白是最终胜利时的号角,而非发起进攻的冲锋号”,虽然它指出的方向大致正确,但我个人认为这个暗示“进攻”、“攻克”的比喻也很糟糕。

恋爱并不是战争、任务、攻略或占有,表白成功永远不是某种值得炫耀的战功,恋爱中的对方也不会是你拿下的某种战利品。

等到越来越多的人能真正明白,彼此对等与尊重的亲密关系到底是什么的时候,相信情人节垃圾桶里的公开表白失败的玫瑰花,也会越来越少吧。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