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退休焦虑」,正在席卷当代年轻人
作者:解心在线 2023-03-07 08:18:25 职场心理

前段时间,延迟退休的消息曝出后,触动了所有打工人的敏感神经。

如果按照中信证券研报里说的,在2055年前后,实现65岁男女同龄退休。

一场「退休焦虑」,正在席卷当代年轻人

那么,1990年出生的人,在2055年刚好65岁。

这意味着,90后全体都要面临延迟退休。

一场「退休焦虑」,正在席卷当代年轻人

对此,网友们一片哗然:

“活不到65岁怎么办?”

“35岁失业到65岁退休,中间30年我能干嘛?”

“真的有公司愿意留我到65岁吗?”

“想到要上班到65岁才能退休,我都想摆烂不干了,可上有老下有小……”

“要存够多少钱,才有可能提前退休?”

一场「退休焦虑」,正在席卷当代年轻人

所以最近常常听到大家说的一句话就是:

“我们好像活得越来越焦虑,越累越累了。”

累到不想努力,又不得不努力,像一个旋转的陀螺,根本停不下来。

深以为然。

事实上,如今很多年轻人,正处于人生的「最焦虑阶段」。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指出,我国18至34岁青年的焦虑平均水平,要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

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年轻人,背负着来自工作、学业、感情、家庭多方面的压力。

随便搬出来一两个,都能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

年轻人怎样才能活得不那么累?

今天,壹心理想和你聊聊:

年轻人的集体「退休焦虑」。

01

集体「退休焦虑」,

源于安全感缺失

安全感的缺失,或许是造成这场集体「退休焦虑」的主要因素。

人的安全感一般由两个层面构成:内源性和外源性。

外源性的安全感缺失,一般来自于现实威胁。

也就是现实中的变化和压力,会让你感觉到不安和焦虑。

不妨试想一下几十年后的这个场面:

睁开睡眼,65岁的你心情沉重。你穿着一身西装,挤着地铁去公司上班;而刚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孙子,只好去人民公园遛鸟。

场面虽滑稽,但并不离谱。

一面是就业难,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却是延迟退休,老年人想让位都不行。

无论是李大爷和孙子,还是处于“退休焦虑”中的每一个人。

我们都担心,将来在这个社会上,会没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

在根本上,是因为我们缺乏一种“存在感”。

即我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被他人、被世界需要和认可的感觉。

简单来说,有存在感,就是确信这世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值得活下去。

法国存在主义心理学专家Robert Neuburger认为,存在感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基础的安全感。

当拥有存在感时,我们的内心会更踏实、更坚定。

我们知道当下应该如何行动,也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未来如何规划。

另一位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Rollo May)则认为,存在感的缺失会导致无意义感,也会带来价值感的缺失。

比如开头我们所提到的,很多人担心延迟退休后,未来没有工作,没有钱,活不下去......

当存在感受到外界的压力和威胁时,我们会恐慌、痛苦、无所依托,缺乏一种根本上的安全感。

所以说,「退休焦虑」的背后,实则还是我们生而为人最根本的生存焦虑。

一场「退休焦虑」,正在席卷当代年轻人

02

人的焦虑,是与生俱来的

其实,当我们出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焦虑就随之而来,且从未停止。

尤其是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压力早已在年轻人群中蔓延。

英国格林威治大学 Oliver Robinson 教授,做过一个“四分之一人生危机”的调研。

在受访的 1100 名年轻人中,「86% 的年轻人都承认他们在情感、工作和经济状况方面压力爆表,5 个人里就有 2 个觉得自己非常穷,赚的钱不够养活自己。」

可如果你问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少钱才能拥有生存的安全感?才不怕面对延迟退休?

一百万?一千万?还是更多?

如果你拥有了足够的金钱、地位和成就,又是否愿意让自己停下来,活得不那么累呢?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而如果我们不想活得那么累,只有探索到背后的成因,才能找到方法减少焦虑,松弛下来。

从心理学方面,我总结了3个有可能的因素。

a.原生家庭的压力。

有心理学家认为,很多人的焦虑感,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影响。

比如在我国,深受传统文化“有秩序、守规矩、能自律”的影响,很多父母更喜欢严苛对待和要求自己的孩子。

有的父母,甚至一辈子都没有当面夸过孩子一次。

有人直言,“我没法给我的孩子一些赞赏,因为他的确没有达到我的标准”。

我身边就有一位同事,她从小就是在这样高压的生活环境下长大的。

“我常常觉得无力,不是自己多渴望成功与富足,而是特别想要父母看到,他们倾尽所有培养出来的女儿,该有他们期待中的样子。”她说。

因此,很多人为了努力活成父母眼中的模样,不断耗费心力,最终活成一个“空心人”。

他们只知道要不停向前奔跑,却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如此,即便拥有再多,也无法缓解焦虑,让内心真正平和下来。

b.自我要求过高。

著名思想家韩炳哲在《倦怠社会》中认为:

我们正处于一个“倦怠社会”,变成了我们自己压迫和剥削自己的社会。

为什么会出现“自我剥削”呢?

最直接的原因,是我们对自我成功的追求,也就是必须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不光要求自己升职买房,还要完美爱情,变瘦变美,实现自我……

就这样追求,再追求;再累,也要更上一层楼。

我们在无意识中陷入了自己和自己的战争,本就精疲力竭。

而延迟退休这个远方的“定时炸弹”似乎在告诉我们:你永远赢不了。

于是,陷入对未来巨大的无力和无望感。

c.和他人过度比较。

和身边的几位朋友聊了一圈,发现他们都是在和别人的比较中加重了焦虑。

就拿这次的延迟退休来说,他们往往会觉得:

看看身边那些体制内的朋友,想着她们可以顺利工作到65岁。再对比身在互联网公司的自己,工作不稳定,能不能干到65岁还不一定,越想越担忧;

看看身边那些有房有车有存款的同事,他们说不定可以提前享受退休生活,而自己却只能苦逼打一辈子工,想想就窒息......

的确,我们几乎一生下来,就被置于各种各样的比较中。

何时学会翻身、走路、说话,何时结婚、买房、生子……

当“消极比较”变成了常态,焦虑便如影随形。

一场「退休焦虑」,正在席卷当代年轻人

03

行动,

是打败焦虑最好的方法

其实,焦虑本身并不全然是坏的。

比如我一个朋友,在职考研。

为了顺利考上,他即使每天加班到11点,回家后还要拼命学习,周末还得补课。

为了给自己设置动力,他强迫自己每天刷100道题。

一旦没有完成,他就会很焦虑,感觉自己考不上了。

但事实却是,因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他最终考研成功。

这样的焦虑,在我们生活里常常出现。

当自己对某个目标有动力,但短时间内无法达成时,会感觉烦躁不安。

这种焦虑体验,来自于“动机”,而这种动机表现了人对需要的渴望。

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说法,人有满足需要的内心状态,一旦人能够自我实现,那么就能保证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

也就是说,一定程度的“积极焦虑”,对于人来说是有用的,也是可取的。

因为焦虑,能让我们不断前行,变得更优秀。

但焦虑也不是越多越好。

心理学上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

适度的压力可以让人变得机警,达到最优任务表现。

但如果压力值超过了适度的量,人的表现能力就会下降。

因为过强的压力使个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中,会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

很多人在面对焦虑时,会陷入一种“自怨自艾”的状态,不停否定自己,怀疑自己。

最终,情况越来越糟糕。

请相信,行动才是打败焦虑最好的方法。

为什么要行动?心理学的答案是:

通常让一个人行动有两个原因——追求快乐和突破困境。

前几天,#年轻人开始“报复性存款”#的话题,冲上了热搜。

后浪研究所发布的《2022年轻人攒钱报告》显示,在全国2200名40岁以下的人士中,90后这一职场主力军每月有存钱习惯的比例最高,占到41.7%;95后也紧随其后,达到40.6%。

在受访者中,1993年出生的莹莹,研究生毕业仅两年时间,她和丈夫就攒了近50万元:

“看着银行卡里的钱在慢慢变多,是一件非常快乐且有成就感的事。”

一场「退休焦虑」,正在席卷当代年轻人

在被延迟退休焦虑裹挟的当下,什么都不做,只会增加你的担忧和压力。

所以做点什么,设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增强抵御未知风险的能力,也许是更优的选择。

如果你不知道该做什么,不妨从手头的小事开始。

只要行动起来,当你把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做好后,慢慢地你会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感受小小成功的喜悦。

当你自身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便不会再对未来感到迷茫和焦虑。

一场「退休焦虑」,正在席卷当代年轻人

04

放松点,

“45°人生”也不错

其实,当代年轻人的焦虑,跟自己“永不满足”的心态息息相关。

就是,既要、又要、还要。

有的人选择了内卷,却又羡慕别人的松弛;

有的人选择了躺平;却又渴望和别人一样成功。

有的人,卷不动,也躺不平。

但还有一部分人,却卡在水平线的45°角,开拓了另一种人生角度。

近日,“上海80后夫妻存款300万提前退休过躺平生活”的新闻,引发热议。

有羡慕这对夫妻的,也有质疑他们的积蓄不够支撑后半生的。

但仔细了解后你会发现,他们并不卷,但也不是完全的任性“躺平”。

他们没有生育孩子的打算,可以省下一笔开支。

每个月理财收入也有1万元,她预计300万能用到70岁左右。

他们其实是在内卷和躺平之间,寻找一个适度的平衡点,以相对舒适的姿态,过好自己的45°人生。

一场「退休焦虑」,正在席卷当代年轻人

所以,其实我们不必每天焦虑于“到底是要内卷还是躺平”。

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为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努力;

在条件足够的情况下,给自己一个停下来的机会。

45°人生,可以是蓄势待发的起跑状态,也可以是一种内心余裕的平衡状态。

调试好属于自己的人生角度,定义好自身边界,我们也能活出不一样的45°人生。

一场「退休焦虑」,正在席卷当代年轻人

有人曾问拳王阿里:你每天做多少个仰卧起坐?

拳王回答说:当酸痛出现后,我才开始数。

这个精妙的回答,为我们提供了寻找卷与躺平之间的平衡点的方法:

它存在于有些酸痛、又不至于产生逃避心理的地方。

面对生活中诸多的不可改变,我特别欣赏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的一句话:

“如果我不能漂亮,我将使我聪明!一个人要想真正地成长,必须在洞悉自己并坦然接受的同时又有所追求。”

或许我们无法改变大环境,但有能力去选择自己想要的小生活。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最新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