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录的500个人里,有3个爱我就够了……
作者:解心在线 2023-04-21 08:22:09 人际心理

你是否有过因为自己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而讨厌自己,逼着自己改变的时候?

“你为什么不想结婚不想谈对象啊?你是不是有心理问题……”

“你怎么就不能多处处交交朋友,多社交一下多好!你是不是有问题……”

“你怎么天天就想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神逼叨叨是不是精神病啊……”

这些质疑似乎经常会从那些“关心我们的人”口中发出,甚至会是来自我们内心自己的怀疑。我们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点遭?

我想,也许觉得这些事是问题的本身,可能才是真的“问题”所在哦。

通讯录的500个人里,有3个爱我就够了……

我要是xx一定可以更幸福快乐成功!

不可否认我们似乎比起父母辈,算是生活在一个“宣扬做自己”的时代里,但是无论是小圈子还是整个社会,我们中的太多人也似乎在做着口是心非的事。

那些习惯性的自我忽略、贬低、逃离,甚至都是无意识发生的。

我们就是“讨厌”自己身上的某些东西,那些被他人质疑、否定的部分,往往也会逐渐辩证真实的自我否定。

我们是不是只是嘴上说着做自己,而身体却在逃离自己,并企图变成别人呢……这答案往往难以回答。

“我要是成为xxx就好了……我一定可以更快乐……更幸福……更成功……”这样的想法是否也曾出现在我们的头脑中?

我就可以清楚的记得,我的较优个男友曾经对我说,“你要是能更可爱一点就好了。”

他是个好人,当时说出这样的话也并非恶意。但是在那之后的10年里,“更可爱一点”却似乎成为了我的“催化剂”和“紧箍咒”,变得更可爱似乎成为了我的目标,而本身性格怪怪的那个自己,似乎变成需要被关起来,被扼杀的对象。

因为我必须变成更好的自己,才可以被爱。

我很努力地变可爱,发出可爱的声音,走可爱的步伐,穿可爱的衣服,在渐渐的自我洗脑中,我似乎真的“变得更可爱了”,甚至令自己也开始觉得“我真是个可爱的人”“那个可爱的样子就是真实的我”。

但其实真的是那样吗……不是的。

通讯录的500个人里,有3个爱我就够了……

过度的期望(当然有可能那也不过是我们强加于自己的)和自我苛责,往往会转化为一种沉重的压力和自我怀疑,并令我们不再能看到自己本身所具备的那些优点男孩子般的爽朗、古灵精怪的创意、敢于冒险的冲劲等等。

最终反而变得暗淡无光了。

并且在我努力学习如何变可爱的过程中,那些网上的小技巧,杂志里的可爱穿搭和仪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会变成过一种“别扭的做作姿态”,更很容易让自己成为众目睽睽之下被社死的对象,从他人礼貌而不是尴尬的目光中,我分明可以看出自己的“装可爱”有多么的拙劣……

于是又是新的一轮自我否定——你看我就是不如xxx天生那么可爱……我真是太糟糕了……

这种好像变得可爱的状态大概在我年近30的时候,才逐渐开始被治愈,这背后不仅仅是因为我遇到了更能接受真实的我的朋友和爱人,更是因为,在不断的自我成长的过程中,那个被叫做“我”的人,真正的接受了自己。

绝非口头上说的“要做自己”而是真实的可以看到,那个有胖的、矮的、刻薄的、社恐的、神经质的我,其实充满了那么多令人很着迷的优点,即使不需要“可爱”的表情,依旧还是有人会“爱着我”。

就算那些我曾以为的通讯录里的500都不再喜欢不可爱的我了,那也没关系。

我依旧愿意爱自己,那剩下的3个朋友也依旧爱我,不就够了?

通讯录的500个人里,有3个爱我就够了……

为什么我们总想“逃离自己”?

不可否认无论是谁,99%都会有比自己更加优秀的人。

那种来自上面的诱惑力和压力,往往是所有人都无法避免的。

同时,有一个努力的目标,并为此做出“跳一跳摘苹果”的举动,也并非坏事,反而能够激发我们奋斗的精神,获得更多的成功与快乐。

但是如果这种感受,更多地变成了自我否定,而非动力,它所能带给我们可能就更多的只剩下负面的部分了。

不仅不会激发动力,还会使我们失去自己本身拥有的美好事物。

但为什么我们会这样讨厌自己呢?

a)早年不断遭遇拒绝的自我

当我们年幼的时候,总是无法得到正面的回馈,不断被指责,或者被要求成为别人的时候,这种自我的厌弃就非常容易形成了。

通讯录的500个人里,有3个爱我就够了……

因为每个人的稳定自我的形成,都往往和原生家庭、童年经历密不可分。

如果那个“小小的我”可以被看到,被肯定、被接纳,即使它不是完美的,依旧可以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和被爱。

那么对于一个人未来人格的发展,都会起到极其重要的正面影响。

反正,无法被接纳的“小小的我”甚至会分裂出一个部分,在他人开始真实否定之前,就先开始自我厌恶,并预设外界也会同样地否定自己。(这是多么卑微,令人心疼的结果啊)

b)自我在“过度痛苦”中受创

例如过度的痛苦、恐惧、焦虑,这些激烈的情绪一旦超过了我们的自我承受度,都有可能令我们开启防御机制。引起“压抑”“否认”“情感隔离”等一系列反应。

这些的发生,也许和我们遇到的重大生活变故有关,比如亲人去世等。

防御本身并非绝对的负面影响,它是我们在困难情境中(尤其是当我们身处幼年时)所发展出来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让自己不至于崩溃瓦解。

而如果我们始终无法从这种“保护套”中走出来,并无法看到和接受真实的自我,那么就可能引起新的问题。

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聊聊,一起面对,一定比独自挣扎更好。

如何更多看到自我,找回自我?

在无论是心理咨询,还是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其实都更应该关注自己眼前的困境,背后的东西,而非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例如一个人恐惧婚姻,就想办法让他结婚,逼着他去爱上谁;一个人不想出门社交,就把他扔到一堆人里,逼他去social……这反而是“挺有病”的举动。

既不能治标,更不会治本。

所以我们觉得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部分开始着手,从真切地看到感受到着手,才有可能做到接纳。

1)回忆并理解自己的过去

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因为我们的现在,一定都是由我们的过去造就的。

也只有理解了过去的自我,才有可能接纳现在的自我。

回忆那些“陈谷子烂芝麻”,那些以为已经过去,甚至已经“释怀”的部分,都有可能是令现在的我们枷锁的钥匙扣。

没有人的童年是完美和毫无伤痕的,所以真的不用觉得羞耻,觉得自己怎么是如此斤斤计较的人。

因为只有真的记起它们,并开始真实地理解,才是治愈的开始。

2)试着“停下来”

我知道,现在这个社会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到完全不被内卷。

背叛奔跑和奔波,也许会在短时间内给到我们一些想要的东西,但是总有一刻,过度旋转的齿轮会发生崩溃,并将我们拉入崩溃的杂乱情绪之中。

所以在狂奔之后,不妨尝试给到自己一点点停下来的时间和空间,特别是那些当你被痛苦的情绪包围,却还在对自己说忍一忍,忍一忍就好了的时候。

从关注呼吸、身体、五感开始,这种短暂的停顿,会帮助我们从混乱的思绪,以及幻想中自己应用的身姿中挣脱出来,回归到真实的肉里中来,并可能“看到”真实的自我。

这时我们就可以尝试给自身的感受“命名”,从而挣脱“我居然偷懒了”这样的自责中脱离。

不断地听到发自内心的声音,并开始分析他们,学习“心疼心疼自己”。

你会发现,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都还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失控,而更广阔的天地也有可能在这之后打开。

通讯录的500个人里,有3个爱我就够了……

我们都希望可以做真实的自己,也都希望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但是什么才是真实的自己,更好的自己呢?

我觉得这一定是在完成了更多的自我察觉和自我理解之后,才可以谈及的。

否则,我们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很有可能只是变成某一个幻想偶像,或者在和某个假想敌战斗,而失去了该有的慈悲和包容。

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时间,去接纳自己,而也正是这样的参差令我们都成为了这世上最独一无二,鲜活美好的生命。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