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人情往来”常被视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
但对不愿意亏欠的人来说,这规则可能就是一种困扰。
比如,老同学知道你来这个城市旅行,非得热情款待你。
怎么回绝TA都很坚持,你还没出门就不想去了。
但仔细想想:真让对方款待一下,又怎么样呢?
我们或许能得到三个好处:
第一,拉近关系。
我有一名朋友,特别喜欢旅行、交友。
她每到一个城市,见每一个朋友,都会准确说出对方的生日。
有一次我好奇地问她“你怎么这么擅长记生日?”
她说:“我想过送别人小礼物,但有的人不喜欢亏欠,可能会觉得跟我打交道有点累;记生日就好多了,不会让人觉得亏欠我什么,又给别人一种我把TA放心上的感觉。”
这些年,她送出过数百个生日祝福。
有的没有回声,有的带来了机会:
不论她去哪个城市旅行,总有只见过几面的人,把她当成很好的朋友款待,然后一来二去成为了真正的好友。
我也是其中之一,她让我觉得:
“哪怕我们多年不见面,几乎不聊天,就冲她记得我生日这点,我都会记她一份情。我其实没把她放心上,但她记得我的生日,把我放心上,这让我觉得有点亏欠。有机会,我一定要款待她,和她好好聊聊。”
可以说,她用一点“小亏欠”,巧妙地升温了人际关系。
第二,缓解压力。
心理学家Susan Pinker认为:
当我们和他人接触时,哪怕只是浅浅接触,大脑都会被激活。
如果对方让我们感觉不错,大脑就会分泌让人愉悦的催产素,弱化压力水平。
然而,如何能够与人接触呢?
今天你亏欠我,明天我亏欠你。
这样一来一往的浅层社交,就给我们互相接触创造了机会。
第三,搭建高质量社会支持系统。
高质量的人际关系,有几个关键特征:
开放和真诚、关心和体贴、安全感和信任。
这些特征,不见得一定要通过相互亏欠来实现。
但一段高质量关系,本身也得是承受得住亏欠的关系。
比如:在高质量关系里,今天我给了你一个苹果,你不一定要马上还一个梨子。
我们相处是舒服的,我真心希望你好,不在乎也不计较这个苹果;
而你也不会因为这份亏欠感到紧张,因为你相信我不会伤害你。
在这样的关系里,亏欠有另一种表述:支持。
高质量关系里,互相亏欠=互相支持。
你给我苹果,祝我变更好;
我给你梨子,无条件挺你。
怀着“我希望你好”“我相信你不会害我”的人们,就这样通过相互亏欠来传达心意、拉近距离、相互成就。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936 测试
立即测试
323 测试
立即测试
288 测试
免费测试
437 测试
免费测试
559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