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睡眠作为身心深度恢复和休憩的关键时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遭受创伤事件后,个体的睡眠规律有可能发生显著变化,这是因为创伤事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特别地,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创伤事件会引发个体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从而对睡眠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换言之,即过往的经历若带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可能会扭曲原本正常的睡眠过程,使之成为PTSD症状表现的一个显著方面。
一、噩梦是否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患者的典型症状?
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的标准框架内,噩梦被认为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核心症状之一。
在PTSD的临床描述中,患者经常遭受与创伤经历内容或情绪相关的痛苦梦境的折磨,这些梦境频繁重现,构成了病症诊断的关键指标。
PTSD患者所表现出的侵入性症状范畴除了包括以下几点以外,噩梦亦占据显著位置:
1.不受控制且反复浮现的痛苦记忆,这些记忆直接关联于创伤性事件的核心内容。
2.解离性体验,如闪回现象,受害者仿佛再次身临其境般重温创伤事件,有时甚至严重到会对现实环境失去实时感知的能力。
3.面对外部或内部与创伤事件有所联系的象征性提示时,会产生深刻且持久的心理痛苦反应。
4.当接触到与创伤事件某个方面相关的内在或外在暗示时,会产生明显且剧烈的身体反应。此类生理唤醒是对创伤痕迹的一种强烈体现。
简而言之,对于PTSD患者来说,噩梦以及其它类型的侵入性体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挥之不去的痛苦烙印,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为何创伤后应激障碍会引发噩梦?
梦境作为睡眠周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承担着巩固记忆和整理生活经验的功能。
当大脑正在努力处理强烈情绪色彩的经历时,个体的梦境活动尤为活跃,特别是对于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的人来说,他们的梦境内容往往再现了曾经遭遇的恐怖经历,噩梦成为了他们无意识中“重现创伤事件的独特途径。
在PTSD的影响下,大脑中负责调控恐惧反应和记忆检索的区域会发生相应改变。
这种病症使得大脑处于高度警觉状态,不但增强了个体对创伤记忆的专注度,同时也促使这些记忆在意识和潜意识层面反复出现进而增加了做与创伤事件相关的噩梦的概率。
进一步深入探讨,科学家在对啮齿类动物的研究中揭示了创伤性压力对大脑的具体影响: PTSD相关的病理状态下,受影响的大脑区域内的神经连接方式发生了结构性改变,这些变化影响了记忆编码、存储以及情绪反应的调节机制,间接导致了噩梦现象的加剧。
总之,创伤后应激障碍通过改变大脑内部的神经网络动态和恐惧记忆处理机制,促成了与创伤事件紧密相关的噩梦体验。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噩梦与闪回有何异同?
尽管噩梦与闪回均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患者经历的入侵性体验,且都能唤起对创伤事件的再度感受,两者在性质和表现形式上却有着鲜明的不同之处。
闪回作为一种突发性的分离体验,表现为个体突然且毫无预警地重新沉浸在创伤情境之中,仿佛时空倒流,亲历当时的场景,伴随着强烈的现实感,仿佛此刻正亲身经历事件本身。
此过程中,个体的感知系统可能会错误判断,认为当下所体验的是实际发生的事件。
而在噩梦的情境下,尽管梦境也可能带来极度的真实感,但区别在于,患者在梦境中通常能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一个虚幻的内心世界。
即使在噩梦中经历了与创伤事件相关的恐怖画面,当从梦中惊醒时,个体通常能够分辨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界限。
另一方面,噩梦的内容相比闪回更为多样且不受现实逻辑限制。它们可能并不完整地再现创伤事件全貌,而是以片段化、变形或混合的形式出现,例如仅仅梦见创伤事件的某一细节,或是将多个创伤事件编织在一起形成复合式的梦境叙事。
综上所述,尽管噩梦与闪回均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但在实际体验、现实感辨识以及内容构建等方面,二者展现出了各自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四、如何管理和减轻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噩梦症状?
1.想象重塑技术应用
意象排练疗法 (IRT) 是一种针对噩梦问题的认知行为疗法手段,鼓励常做噩梦的个体记录并回顾其梦境内容,随后引导他们在清醒状态下构思并预演积极结局的梦境版本,每日进行练习直至新的梦境替代旧的噩梦情节。
多项研究及实践证实,该方法有助于改变噩梦的主题内容或至少降低其恐怖程度,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2. 疼痛管理干预
2017年的相关研究表明,长期的身体疼痛,尤其是与PTSD相关的肌肉紧张,可能加剧噩梦的发生频率。
因此,采用放松训练、物理疗法以及适当的药物治疗手段来控制身体疼痛,对于减轻噩梦产生的可能性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3.游戏化治疗探索
尽管看似悖论,但一些治疗性电子游戏,尤其是在游戏中模拟掌控局面的过程,可能有助于PTSD患者缓解创伤后症状,包括改善睡眠状况。
2018年的一项针对退伍军人的研究发现,参与特定类型攻击性或暴力电子游戏的退伍军人,其睡眠质量得到了一定改善。然而,鉴于样本局限性,实施此种疗法前务必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4.舒适睡眠环境营造
研究指出,压力与焦虑可导致睡眠期间体温上升,这不仅影响认知功能,还可能增加做噩梦的风险。
为此,确保夜间睡眠环境温度适宜,有利于维持理想的体感温度,从而减少噩梦的发生。
5.优化睡眠习惯策略
保证足够的快速眼动(REM) 睡眠阶段对于减轻创伤后压力尤其关键,因为更多的REM睡眠有助于抵抗PTSD的发展。
为了实现优质的睡眠,建议遵循以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建立稳定的作息规律,确保每天按时就寝和起床;
控制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
创建宁静、昏暗且舒适的睡眠空间;
避免晚餐过饱;
睡前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
避免临近睡眠时间进行剧烈运动。
6.综合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方案
虽然当前对PTSD与噩梦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理解尚未全面,但已有证据表明,针对性的PTSD治疗可有效改善噩梦问题。
药物治疗与心理疗法相结合常常是治疗PTSD的最佳路径: 药物可用于缓解某些症状,而心理疗法则指导患者学会适应性地处理创伤事件,逐渐降低其对自己生活的负面影响,最终摆脱创伤阴影。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个体的创伤经历各异,因此并非所有PTSD的治疗方法对每个人都有同等效果。
故此,深受PTSD噩梦困扰的个体应尽早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专业意见,以制定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454 测试
立即测试
952 测试
立即测试
335 测试
立即测试
571 测试
立即测试
1891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