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律并非对人性欲望的纯粹压制
自律代表着真正的自由。其核心在于巧妙地平衡自律与内心欲望之间的关系,而非简单地压制。
自律并非意味着完全抑制人性的各种欲望,让自已变成一个只知道机械执行计划的机器人,忽视了内心对于娱乐和休息的真实需求。
相反,自律的真正意义在于找到合适的时间点去满足和释放这些需求,从而消除紧张感,使身心得以恢复平衡。
如果一直压抑欲望,它们往往会持续纠缠着你。
心理学家赫尔称之为“驱力”。
赫尔指出,个体的生存离不开各种需求,而需求的产生会引发驱力。
驱力作为一种动机结构,为机体提供力量和能量,促使需求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
比如,当一个人长时间没有进食时,会产生饥饿的驱力,推动他寻找食物、进食,以满足这一需求,进而降低驱力。
但如果长时间忽视这种饥饿感,驱力就会不断累积,甚至影响到日常行为,导致自律变得难以实现。
实际上,满足欲望与实现目标并非互相排斥。我们可能既想要玩游戏,又想要努力学习并通过考试。
根据驱力减少理论,过度压抑并非明智之举,合理释放才是关键,难点不仅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释放时机,更在于如何在选定的时间内坚定立场,不被诱惑所动摇。
2.自律时机的选择策略
选择合适的自律时机,需要根据个人的生理节律和唤醒水平来决定。
例如,如果发现自己白天在图书馆的学习效率最高,同时周围人的学习氛围也能有效唤醒自己的学习驱力,那么白天无疑是学习的最佳时机。
而到了晚上八点以后,可能更容易感到疲惫和分心,这时就可以将娱乐活动安排在这个时间段。
这样一来,晚上的娱乐活动不仅不会干扰白天的学习,反而可以作为一种正强化奖励,激励自己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
同时,游戏等娱乐活动也因此而增添了价值和意义。可以说,满足欲望与实现目标不仅可以并行不悖,还可以相互促进。
3.如何坚守阵地,抵御诱惑?
那么,如何在选定的时间段内坚定立场,不为外界所动摇呢?
以经典的棉花糖实验为例,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被置身于诱人的棉花糖堆中。
他们可以选择立即享受一块棉花糖,或者忍耐15分钟,从而得到两块棉花糖作为奖励。
实验的结果令人惊讶,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地抵住了诱惑,耐心等待并最终获得了两块棉花糖的奖励。
要知道,这些孩子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的年龄阶段。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我认为,实验成功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设定了明确的等待时间一-15分钟;二是制定了清晰的奖惩机制一一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会得到更多的奖励,而未能做到的孩子则相当于受到了惩罚。
这一实验与自律有着密切的关联。有效的自律同样需要设立明确的时间界限和奖惩规则。
以我个人为例,除了打游戏,我还喜欢吃巧克力。我会为自己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奖励机制。
比如,我告诉自己,每学习满一个小时,就可以吃一颗巧克力作为奖励; 如果连续学习四个小时,就可以在晚上玩两个小时的游戏。
这样的设定让我在学习时有了明确的动力,也能够在完成目标后享受到应有的奖励。
当然,我们也需要警惕外部动机对内部动机的削弱。因此,在设定目标和奖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入思考自己的真正需求和渴望。
问问自己: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件事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如果我真的做到了,我会成为怎样的人?
根据赫尔的理论,一个人的行为潜能是由驱力、习惯强度和诱因动机共同决定的。
因此,在时间的积累下,我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结合内心的驱力和外在目标的激励,或许就能够激发出我们最大的行为潜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自由和广阔。
4.发掘自我潜能的奥秘
当然,仅仅依靠外部动机和奖励机制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深入发掘自身的潜能。
这需要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渴望,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只有当我们的行为真正符合自己的内心愿望和价值观时,我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同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和不断的努力。
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我们才能够逐渐发掘出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赫尔的公式也提醒我们,一个人的行为潜能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因此,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策略和计划,以便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
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渴望,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同时注重习惯的养成和潜能的发掘,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自律,体验到生命的自由和广阔。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571 测试
立即测试
661 测试
立即测试
1129 测试
立即测试
701 测试
立即测试
341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