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听过这句话: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人到底该如何治愈不幸的童年呢?
一个摆脱原生家庭和过往经历负面影响的人,做对了什么?
有句话叫,认知和格局决定人的一生。
而认知的最底层,就是“心智模式”。
但遗憾的是,人们总是倾向于按照最初的认知去创造“现实”。
认知心理学家瓦瑞拉认为,人的认识并非一个简单被动地反映客观事实的过程,而是我们的经验世界主动创造的过程。
我们可以选择伴侣、朋友、同事,但永远无法选择血缘和社会。
这一份无法选择,让成长于不健康环境中的孩子,极易被塑造成既定模样,形成不健康的心智模式。
包括二元对立,僵化封闭,情绪化感觉化,选择性失明,非理智等等。
接着,我们又会不断吸引和强化自己原有认知的人和事,深陷本应逃离的“认知监狱”。
如此,人一直在一个恶性循环里打转,一生都无法实现自我超越。
这时,修正家庭或环境已无太大可能,唯一的方式是——改变自己。
真正的超越,未必是简单的逃离家庭,而是克服那个被错误影响的旧我。
而打破这个旧循环,就需克服不健康的心智模式,建立新的心智模式。
这样,才能真正挣脱过往经历的束缚,得到自我救赎与解放。
为此,在具体的生活中,你可以:
a.觉察与反思
多一些自我审视,看看自己是否有“为人生负责”的态度,并努力和自己和解。
不再和过去较劲、和世界较劲、和自己较劲、和痛苦较劲。
自洽,是改变心智模式的基础。
b.改变固有思维
特别要审视一些定势思维、刻板印象。比如:
Ta那么有钱,一定是靠别人吧。
Ta那么幸福,家庭条件一定特别好吧。
……
改变极端、狭隘的思维模式,建立更开放的认知,才有机会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构建起更加理性、自信和整合的自我。
c.持续学习
养成向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学习的习惯,例如读书、观影、旅行、体验新事物等。
遇见不同环境、不同经历、不同个性的人,会让我们的心态更开放,看到自己世界之外的更多可能性。
d.通过小事突破自己
改变心智模式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一些很小但又不简单的挑战里得到突破。
例如,勇敢在会议上发言,尝试一个新的项目,看一本理论性很强的心理学书籍等。
另外,如果环境影响很大,就尝试换一个更加积极、开放的环境。
人的一生都有机会进行精进与改良。
当你不断努力建立开放多元的心智模式,以开放态度看待他人和世界,不固步自封。
你会感到,内心有股力量升腾而起,让你不再自我批判,而是寻找创造新机会。
至此,你就会走入改变心智模式——改变境遇——进一步修正自己的“正向循环”。
我们会发现,那些在缺爱的环境中成长,和父母不亲,和原生家庭保持适度距离,反而更幸福的人。
或许正是在经历了无数次绝望之后,学会了为自己负责,建立了健康心智模式的人。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644 测试
免费测试
371 测试
立即测试
571 测试
立即测试
162 测试
立即测试
667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