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那些先致你困境,再假意援手的“善人”
作者:解心在线 2025-07-01 09:23:34 人际心理

我大学时有个同学,自身条件极为优越,当时已做好读研的打算。然而,她身边有个所谓的“闺蜜”,却不停地给她泼冷水:

提防那些先致你困境,再假意援手的“善人”“现在研究生遍地都是,早就不值钱了。”

“你出去读几年回来,应届生都比你有竞争力。”

“如今找工作的竞争有多激烈,你心里没数吗?”

起初,她对这些话很是抵触。但听得多了,信念也开始动摇。日复一日的贬低,逐渐消磨了她对未来的憧憬。最终,她放弃了深造,选择留在本地就业。

这时,那位“闺蜜”又“热心”地将她介绍进一家小公司,声称那里“机会众多,同事友善”。她轻信了。可进去没多久,日子愈发艰难。那位既是“闺蜜”又是同事的人,时常冷嘲热讽:

“就你这水平还想考研?幸亏我拉你一把!”“要不是我,你还不知何时才能找到工作呢!”

直到此刻,她才如梦初醒:这哪是什么贵人?分明是个噩梦!

这种人惯用的伎俩,就是先摧毁你原有的,再假装给你一条“出路”。让你误以为“多亏了他/她”。从此,你不敢再相信自己能翱翔天际,只能小心翼翼地沿着他为你规划的路前行,还对他感激涕零。

仔细琢磨,我们从小听到的许多“道理”,也暗藏这样的陷阱:

父母抚养孩子,本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却被包装成你一辈子都还不清的恩情。

公司压榨员工,被美其名曰“锻炼”;老板PUA下属,被说成是“为了你的成长”。

这种荒谬逻辑,不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整个社会也屡见不鲜:

用新鲜食材烹饪,本应是餐饮行业的基本要求。

但当预制菜大行其道,“现炒”竟成了营销噱头,被贴上“良心商家”的标签。

双休,本是国家明文规定的政策。可如今,许多企业要么实行大小周,要么长期加班成风,结果“周末双休”竟成了招聘时的亮点,与“下午茶”等福利并列。

因此,请擦亮双眼:你可以感激真诚的帮助,但必须警惕那些:

  • 诱导你放弃自己本应拥有的;

  • 让你觉得“离开他就不行”的;

  • 用微不足道的“好处”来掩盖长期剥削的。

  • 最后,我想邀请你做一件充满力量的事:

    将这篇文章转发给那个你曾以为“欠他一辈子人情”的人。

    这不是挑衅,而是告别:

    “谢谢你曾经递来的那根‘拐杖’。但今天,我要告诉你:我的双腿,本就健壮;我的道路,自己开创!”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