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个人都应掌握“间歇性冷漠”的艺术
作者:解心在线 2025-09-05 17:51:02 人际心理

间歇性冷漠并非是玩弄心机或逃避责任的表现,它实际上是在人际交往中设立一道合理的边界,防止情感过度消耗,避免关系走向破裂。对每个人都应掌握“间歇性冷漠”的艺术

年轻时,我有一位关系极为密切的女性朋友。大学及读研期间,她都将我的电话设为亲情号码,以便我们随时分享和吐槽。然而,当我开始工作,她仍想将我的电话设为亲情号码时,我渐渐察觉到异样。仿佛我无形中被困在了一个只有她的小空间里,我的思绪常常受她影响,我的社交圈被她仔细盘查,我的一举一动都仿佛在她的监视之下。

我的每一个计划,似乎都逃不过她的审视,我的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与她紧密相连。她的世界里似乎只有我,而我不过是填补她精神空虚的替代品,是那个能激起她好奇心和窥探欲的“活物”。

这种感觉让我窒息、压抑,总有种想要逃离的冲动,仿佛能量即将耗尽。而她还会半开玩笑地说,我们怎么像情侣一样,试图让我觉得,是我们把关系拉得太近了。

实际上,她才是那个无所事事的人,她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自卑,觉得人生已无发展可能,于是将目光投向我,希望掌控我的一切,让我成为她能量的来源。

这种感觉就像被人在身上装了摄像头和监控器,浑身不自在,那种被过度依赖和侵入的不适感久久不散。

渐渐地,我理解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真谛。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亲情也不例外。

人都渴望陪伴和认同,因此我们投身于人际关系中,通过展示身份和性格标签,通过各种形式的帮助和让利,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与自己相似、友善的人,害怕被孤立,害怕被抛弃。

然而,过于浓烈的情感依赖并非健康的关系模式。事实上,人与人走得越近,越容易看到对方的缺点,越希望对方接纳和理解自己,越期望对方无条件支持自己的一切……

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立场、追求和成长经历,怎么可能事事都合拍、投缘呢?

如果我们总是对别人的主动给予热情回应,无休止地、无尺度地付出,最终消耗的只会是我们自己。

很多人在人际关系中,总是根据对方的态度来决定自己的下一步行动,从未将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实,间歇性冷漠是一种保护自己免受关系干扰的策略和生存方式。它意味着我可以向你表达善意,但也可以随时收回我的情感付出;我会尽量理解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要对你的情绪完全负责,更不意味着我可以随时放下手头重要的人和事去陪伴和倾听你;

即便你是我生命中的重要人物,我们也是独立的个体。我可以向你敞开心扉,但我的心里不会只有你一个人;你的隐私和心事,也不必都告诉我,这不是无情,而是我们要懂得进退有度。有些话说出来,反而会成为心中的刺。我希望我们在关系中都能保持清醒和通透,互相尊重,不冒犯彼此。

我可以拒绝被你的意志所左右,也不会试图驯化你,反之亦然。

如果有人总是纠缠你,需要你用多彩的生活和丰富的情感去滋养他们,那么你就需要设立一道屏障,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收回自己的投入和关注,专注于自己情绪的稳定和精神世界的安宁。

因为,你有责任让他们明白,间歇性冷漠是一种生活哲学,它是在保持善良底色的同时,给关系留出适当的空间。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