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当人步入一定年纪后,往往会偏爱独处,享受简单纯粹的社交圈,主动规避一切无意义的社交活动。
那些活得明白的人,都懂得以适宜的距离与他人交往,让对方感受到如沐春风般的舒适与自在。
与人交往,最忌讳的是过于随意,缺乏界限感的人,往往让人敬而远之。
人与人之间,即使走得再近,也未必能收获真挚的情感。
人生犹如一把尺子,失去了分寸的感情,只有适当退让,方能海阔天空。
01|保持适度的距离感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和尚问师父:“师父,如何理解朋友间的相处之道呢?”
师父指着庭院里的大树问道:“看到这棵树了吗?”小和尚点头表示看到。
师父意味深长地说:“当它是种子时,需浇水施肥;当它长成树苗后,便要及时修剪除虫。交朋友亦如此,初识相知,逐渐亲密,但一旦关系过于纠缠,感情无度,便要学会减少热情,拉开距离。否则,你们的关系会逐渐枯萎。”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无论感情多么深厚,都要给彼此留出空间;关系无论多好,也不要过度热情。
如果两人亲密无间,稍有不合,便会产生裂痕,怨恨可能比爱还深。
如果钱财上不清不楚,老是有借无还,利益总会冲淡友情。
哪怕情同手足,一句脱口而出的玩笑,也可能触碰对方的底线。
这世上本就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也没有绝对的不分彼此。
朋友间再亲密,也不能丢失分寸感,这是最基本的修养。
永远不要高估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位置,这样的感情才能更长久。
02|明确界限感
一个朋友曾跟平平分享过一个故事:
她与哥哥关系很好,哥哥也很疼爱她。毕业后,由于哥哥生意上的经济压力,她帮忙用自己的信用借款,甚至办了信用卡给哥哥用。
但不久后,她发现每月都在循环借款还贷,长期如此。
她开始不愿意再帮忙借贷,收回了信用卡。哥哥却因此发怒,认为她不愿帮他。
最后,她还是坚持收回了信用卡,还清所有贷款后,不再帮忙借款。
如今,她与哥哥的联系虽然不频繁,但关系依然不错。
亲戚这个词,本是很美好的,但一旦与钱挂钩,便会沾染上俗气。
老话说得好:亲兄弟也要明算账。感情再深,也不能一味帮扶和索取,把自己的付出视为理所应当,把别人的付出当作本该如此。
尤其是那些喜欢以亲情名义进行道德绑架的亲戚,不仅会让你失去保护,还会徒增烦恼。
斗米恩,担米仇。真正的亲人,未必只取决于血缘关系,而在于是否真心待你。
有时候,与亲戚走得太近,恩怨是非就多了,还会遭埋怨;与亲戚走得太远,关系就变淡了。
所以,有原则地帮助,才是对彼此最大的尊重。
03|营造舒适感
在家庭生活纪录片《四个春天》中,影像缓缓记录了一个幸福家庭近二十年的温柔变迁,也记录下了导演父母的温暖日常。
这对携手多年的夫妻,平凡却令人感动。
他们会一起散步,沿着时光的河岸缓缓前行;他们会一起养花种草,陪伴它们从含苞待放到枝繁叶茂。
但更多时候,他们都是各忙各的,互不干扰。
在房间里,母亲跳着扇子舞,父亲拉着他喜欢的二胡。
夜幕降临,母亲整理家务,父亲研究乐谱。他们彼此独立,却展现出岁月静好的模样。
很喜欢他们的相处状态,俗话说:月盈则亏,水满则溢。
凡事都应留有余地,感情也是如此。
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毫无保留的付出,而是个人的不断成长,以及精神的相互支撑。
爱一个人永远不要太满,爱得太满,既容易丢失自己,也容易束缚他人。
恰到好处的爱,才会有细水长流的浪漫。
在婚姻生活中,多留些空间给自己,才能在爱着他人的同时也不失去自我,在无人爱的时候也不会失去生活的方向。
04|走得太近,是场灾难
与任何关系,靠得太近,都会是一种灾难。
人在最初不熟悉的时候,都会相互尊重。
一旦靠得太近,这层敬畏就会消失,于是行为无度,语言无忌。
记住,最好的关系,不是“不分你我”,而是“熟不逾矩”。
有处世智慧的人,都懂得幸福在自己的掌心里,而不是与别人的关系里。
与朋友相处,不讨好、不高估;与亲戚相处,不强求、不怯懦;与爱人相处,不依赖、不迷失。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952 测试
立即测试
559 测试
立即测试
1150 测试
立即测试
1111 测试
立即测试
213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