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归回家被酒测,这是爱?还是伤害?
作者:解心在线 2022-07-14 08:34:19 人际心理

前些日子的一则事件引发讨论:“22岁女生晚归被妈妈要求吹测酒仪,你能接受家长这样管孩子吗?”

事情的大概的经过是这样的:

女生外出吃完饭晚归,一进门就被母亲拦下,并用手持测酒仪检测女儿是否喝酒,母亲直到看见检测结果达标后才肯放心。而当事者声称自己家教严格,不敢晚归,结婚后才能喝酒。

教育问题一直是被大众关注的对象,但往往众说纷纭。由尤其是本案例中,撇开测酒仪的使用不说,但母亲为何担心孩子喝酒?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管教方式?以及如何教育的建议。今天就以心理学的角度来为大家做分析。

晚归回家被酒测,这是爱?还是伤害?

01

酒精不揭示“自我”,

它转变“真我”

一般成年人的聚会中总少不了美酒佳肴,在愉快的三杯黄汤下肚后,酒精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造成反应及判断力减弱,因此容易导致车祸及意外事故的发生。

酒精会引发自我克制能力喪失,缩小我们的情绪和精神的视野,变得只关注当下,而对认知要求更高的长远影响无法考虑。故心理学家克劳德·斯蒂尔和罗伯特·约瑟夫提出:

“酒精创造了一种“短视”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肤浅的直接体验过多地影响了其行为和情感。”

当酒精祛除对长期行为的约束时,它同时掩盖了我们的真实自我,在酒精的催化下,当事人有可能会做出有别于以往荒唐的决定,因此研究酒精的实验者也把它看作“短视”的诱因。

例如令人震惊的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据当天目击者表示,肇事者与受害者双方在事发前皆有饮酒,虽未明显看出醉意,但却意外造成大祸。暂且不论肇事者的其它犯罪前科,人格是否易冲动暴力,但酒精对人的影响确实是应被考虑的因素之一。

所以现在我们似乎可理解家长们对于酒精造成孩子安危的担忧,并非凭空想象,而是被证实的隐憂。但不同的是,对于大部分的父母而言,即使担忧也不至于使用监测仪器对待自己的孩子,那么22岁女生的母亲为何会这样做呢?

02

为安抚恐惧的无声辩护

当人们内心产生的恐惧无法消除时,就会极力想找理由为自己辩护。

过去我曾企图劝人戒烟,因长期的吸烟已危害到朋友的身体健康,但经劝告后朋友不但不愿尝试减少吸烟量,还说住在他对门的一戒烟就马上进了医院,吸烟时反倒没事。

但事实上真是这样嗎?有没有可能这个人的健康状况在戒烟前早已亮起红灯?

朋友的想法,可能体现了戒烟在某种程度上对他是困难的,为符合自己的想法找出一个理由,这在社会心理学上可用“减少认知失调”做为解释。

费斯汀格认为,当一个人简单地持有两种心理上不一致的认知时便会发生“认知失调”。它将认知失调描述为一种紧张状态,如果二种认知对立,则是不一致的。

认知失调的经历是令人不快的,类似于身体口渴或饥饿想去寻找水份食物的过程,只是这里换成了减少与自己认知上的差异去减少失调。这不是为了改变,而是要找到一个理由说服自己“不用改变”。

所以在最前面事件中的母亲而言,母亲因担心女儿晚归与朋友在一起会危险,但又无法改变已晚归事实所带来的焦虑时,只好用“实证”来显示女儿的安全、证明孩子没有饮酒来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

与此同时,当事者认为自己只是家教严格,合理化母亲的要求,并无特别之处,这也是为了减少认知失调的一种自我保护。但让彼此舒适的做法失去了改变的机会,无法沟通而丧失了家庭中应有的活力。

母亲对子女的爱毋庸置疑,但往往我们所看到的是,母爱能带来多少温暖,也同样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压力。母亲与子女的依恋关系更决定着成年后与他人的相处方式。

“母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好的亲子关系也包含了依恋分化的过程。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尊重孩子的想法,利用解决问题中获得的能力,以建立他们稳定的自尊与良好的自信。

03

关注价值观内化的过程

而非控制的过程

要孩子好好听话,曾听过许多家长的观点认为:“孩子天生就应该听爸妈的话,一切都由父母说了算。”

家长的话就是命令。他们要求孩子必须尊重长辈,但从不与孩子分享权力或者教导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类型的父母既不允许孩子表达的机会,也不考虑孩子内心的感受,即为“控制型父母”的特征。

在父母控制下成长的孩子,已习惯了将别人的感受装在自己的盒子里,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也会因没有能力与父母分离而丧失超越平凡、实现梦想的机会。

做为孩子的人生中第一位老师,每位父母的责任是教育孩子成为一个独立又健全的个体,而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就是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他人的力量》作者在书中写到,某次朋友问他对于青春期的女儿很快就要约会有什么看法。

“你能在她出门约会之前,对每个约会对象面试并保证这男孩没问题吗?”

作者表示:

“是的,我会亲自面试每一个约会的对象,并且保证他们都是可以约会的好人。而且就算我出门在外也是如此。”

作者此话的含义代表着,自己已透过言传身教,在适当的时机将价值观融入内化于女儿心中,然后她便可带着这些观念思考选择适合交往的人,即便是离开家,远离了父母的看顾,家庭传承的文化也能一直守护着她。

在如何培养孩子的价值观方面,提供了一些建议供各位参考。

一、从故事或实例中领悟价值观

许多父母们与孩子沟通时的困扰往往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因为大多数亲子间都是发生了问题才开始沟通,在那时又太急于灌输孩子想法,以致于孩子产生排斥抗拒。

所以不妨可试试采用机会教育,或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孩子一起讨论理想、事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以不让孩子感到被指责的方式悟出为人处世的真理,提高孩子按规范要求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

二、尊重孩子,孩子才可能获得自尊

当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过分干涉可能对孩子所造成的影响时,往往会误以为问题出在孩子身上,觉得孩子谨小慎微、没眼光、没有本事是种缺陷,当应证了这样的想法又会更变本加厉地施行控制,而孩子也会否定自己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变得没有自信。

自尊和尊重他人是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首要条件。尊重孩子也有生气、快乐、被鼓励及做决定等权力。只有孩子体验到被尊重、获得自尊,才可能学会善待自己及尊重他人,未来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三、以身作则是建立威信的关键

古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建立威信不是靠言语,而是父母整体的行为,表现。要教育子女正确的价值观,父母必须品行端正,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不允许孩子的行为,也应约束自己同样遵守,切不可表面一套,背后又一套,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04

写在最后

写完这篇文章后,对于每个人都该学点心理学的想法深感赞同。学习心理学不但能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及他人,而且你将知道,一件行为背后所导致的结果是如此影响深远时,学习本身就成了相当重要的事。

真正的父母不会执念于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的模式去成长,他们所孜孜以求的是如何与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父母应用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觉察出孩子细微的变化,发现可能性,启发他们内心的力量是未来幸福与成功的关键。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