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男孩拿刀要砍人:大众如何应对?
作者:解心在线 2022-07-15 08:28:47 心理健康

这两天,很多人在转发上海一名10岁男孩想拿刀砍死防疫人员的视频。

 

据了解,这名男孩骑着平衡车去做核酸时,由于一直站在车上不下来,防疫人员对其不满,说了他几句,并拒绝给他做核酸。

 

男孩非常生气,竟拿着菜刀冲到现场,怒吼着“必须砍死他!”

 

事后,男孩的母亲在小区业主群里解释了孩子的情况,称儿子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并正在接受药物治疗与心理咨询。

 

这下子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恐惧,原来双相障碍患者会拿刀砍人,也太可怕了吧?

 

其实,从科学精神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个男孩反应激烈、行为失去理性,不是因为双相障碍。甚至可以说,从这个男孩的表现来看,他罹患的很有可能不是典型的双相障碍。

 

我们之前曾写过分析文章,把临床中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的患者分为4种类型。

 

而这名男孩与别人发生冲突时,情绪非常暴躁,语言和行为极端;他的妈妈也说,孩子平时极度敏感,“当他受到他认为比较粗暴、生硬的态度对待时,就很容易立刻被激惹起来。”

 

这种症状的定义在精神医学里是有争议的。有的大夫认为这是易激惹,属于轻躁狂/躁狂发作,进而把患者诊断为双相障碍;

 

有的大夫则认为这是激越状态,是抑郁症患者因为长期压抑,有强烈的负性情绪,当遇到一些外界刺激时情绪就爆发了,不属于轻躁狂/躁狂发作。

 

对于这种情况,我更加赞成后面这种看法。我认为这孩子更准确的诊断应该是抑郁症伴激越状态,而不是双相障碍。真正典型的、单纯的双相障碍,通常不会做出伤害别人的极端行为,希望大家不要对这个群体“污名化”。

 

不过,不管这孩子的诊断是什么,为啥这么小的一件事,能让他这么激动?至于吗?

 

这一点的心理根源其实与抑郁症、双相障碍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因为这孩子明显有敏感多疑、容易将别人的好意当成坏意的偏执型人格。他妈妈说他“极度敏感”,其实就是偏执型人格的显著特点。

 

由于男孩有偏执型人格,他与别人相处时,如果别人的语气稍微不耐烦、严厉或者揶揄,甚至可能只是善意的开玩笑,他也会瞬间被激怒,然后从负面解读,无限放大别人的恶意,认为对方在辱骂自己,进而情绪非常激动。

 

另外,男孩在现场还多次大喊“我就知道这社会都是垃圾人”,这说明他不仅有偏执型人格,还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反社会型人格,情绪激动时对所有人都抱有敌意。

 

按照我国的《精神病学高级教程》,18岁以下的个体不诊断人格障碍。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发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的诊断范围相对更广,如果患者的症状持续1年以上,则可以18岁之前诊断人格障碍;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除外,还是不能在个体18岁之前做出诊断。

 

但毫不夸张地说,从男孩的行为、症状来看,他已经符合了偏执型人格障碍以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当然,考虑到他年龄较小,人格异常纠正的难度也比成年的人格障碍患者更小,所以诊断为偏执型人格改变、反社会型人格改变更加合适。“人格改变”是人格障碍的前阶段。

 

只不过,国内外精神科普遍不重视人格障碍的识别和诊断,所以他就诊的大夫很可能没有觉察他的人格异常,而是把他极度敏感、容易暴怒的表现理解为“双相障碍”的表现。

 

而且,除了抑郁症伴激越状态、偏执型人格改变、反社会型人格改变之外,这孩子的情绪非常不稳定,这很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学习状态,不排除他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学习障碍,学习状态极差,甚至已经无法上学,休学在家。

 

他才10岁,为何病情会这么严重?

 

那这个孩子才10岁,按理来说才读小学5年级,小小年纪,怎么会出现以上那么严重的精神障碍呢?

 

10岁男孩拿刀要砍人:大众如何应对? 

10岁男孩拿刀要砍人:大众如何应对?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的具体成长经历,我们无法得知。但我们在临床中接诊过大量同样被诊断为抑郁症、双相障碍的青少年、儿童,他们也有偏执型人格改变,情绪爆发时也像这小男孩一样,非常激动、歇斯底里。

 

有的在家里大吼大叫,砸东西、打父母;有的说要杀了父母;有的甚至也曾拿着菜刀说要到大街上砍人去,幸好家长及时阻拦。他们处于激动的愤怒、痛苦中时,也会像视频里的小男孩那样大喊“我要自杀”“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好好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真的是“没家教”吗?

 

我们通过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尤其是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的大量实践,我们发现有这样症状的孩子往往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而且数量非常、非常多。

 

比如在原生家庭里,父母和其他长辈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甚至又打又骂,总是从大人的角度去指责、否定孩子,忽视孩子的感受;与此同时,也不懂得引导孩子加强自我反省。

 

这很容易导致孩子的性格变得敏感、多疑、易怒,遇到挫折时习惯性地把责任都归咎于别人。

 

在学校里,孩子本来就比较敏感多疑,又不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方法,所以跟同学、老师相处时,很容易发生冲突,被老师严厉批评、甚至责骂,被同学嘲笑、排挤、甚至校园欺凌。

 

像视频里的男孩,工作人员批评他不应该踩在平衡车上做核酸,语气和措辞可能比较严厉,他马上反应激烈,异常地愤怒,这明显是激活了他以往相似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比如曾被大人辱骂等等。

 

而且他反复说“这社会都是垃圾人”,这说明他遭受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数量非常多,导致他的愤怒已经不只是对他造成过心理伤害的人,而已经泛化到社会上的所有人。

 

与此同时,现在互联网信息发达,这孩子可能上网时会接触到很多“网络愤青”。他跟这些网友一起吐槽这个社会,从网友处得到认可和支持,这又使他对这个社会的扭曲认知和人格异常更加严重,进一步缺乏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

 

从这个角度上,这个孩子之所以发展成这样,不是因为单纯的“没家教”,而是因为其父母的家庭教育方法有严重失误,不懂得科学精神心理学的知识,对孩子曾造成过大量的心理伤害。

 

而他们之所以那么敏感、多疑、偏执、易怒,本质上就是因为叠加性心理创伤太多了,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日常生活里的很多细节都有可能激活他们的心理创伤,他们动不动就发脾气,像刺猬一样。

 

孩子情绪激动时,父母、大众宜这样科学应对

 

这件事引发关注后,网上流传出该男孩母亲在小区业主群发的信息。

 

她先是向检测核酸的工作人员和邻居们道歉,感谢一些给予帮助的人,然后解释了孩子的病情和当时的情况。

 

她说,孩子吵着要杀人的时候,她没有阻止,是因为“之前医生有说他发病时可以拍下来,带去给医生看,以便判断后续用药”,所以她在一边举着手机拍视频。

 

10岁男孩拿刀要砍人:大众如何应对?

10岁男孩拿刀要砍人:大众如何应对? 男孩母亲的回应,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了以上截图,我感觉非常无语。直到现在,这男孩的母亲仍然不懂得相关知识,在孩子情绪爆发时,完全不知道如何科学理性应对,甚至采取了错误的做法,造成了二次伤害。

 

如果妈妈说的是真的,那说明提供这个建议的大夫不懂得患者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跟孩子最亲密的人应该做的不是拍照、拍视频、录音,而应该赶紧给予孩子共情、安抚,尽快使孩子的情绪缓和下来,慎防发生极端事件。

 

如果一定要拍给医生看,那也最好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找一个信任的人拍,而且不要流传出去。

因为当时孩子已经非常愤怒了,如果他发现有人举着手机对他拍,他会更加生气、激动,觉得别人在监控自己,侵犯自己的隐私。孩子会觉得这是一种羞辱、耻辱,形成二次心理伤害。

 

所以,这时候真的没必要拍视频,真的懂得掌握高效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的大夫,应该教会父母如何迅速、有效地安抚孩子的情绪。

 

当然,会不会这个妈妈没说实话,其实大夫没有这样说,而是她当时出于某些原因,不敢上前阻止?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男孩肯定在家里多次情绪爆发,甚至可能对父母拳打脚踢,母亲都被他打怕了。所以孩子激动时,她很怕上前阻拦时会又遭到孩子的暴打。

 

那遇到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孩子得了精神心理障碍,情绪容易激动,家长本来就应该把家里的菜刀、水果刀、剪刀、火机火柴等危险物品收起来,别让孩子能轻易拿到。

 

而当孩子与外界的人发生剧烈冲突时,家长应该尽快让孩子和对方隔离开来,比如礼貌地请对方先离开,或者赶紧拉着孩子先走,后续再找对方解释、道歉或处理矛盾点。

 

如果暂时无法隔离,像视频里那样,检测核酸的工作人员不能离开岗位,孩子也不愿意走,那家长最好请求对方先停止语言刺激,保持沉默。与此同时,家长也要对孩子共情,引导孩子有什么事回家再详细说,家长会帮助孩子处理,必要时会维护孩子的权利。

 

另外,虽然我能理解视频里的工作人员也非常愤怒,他们觉得这个孩子简直不可理喻,上前夺刀和制止也是可以的;但他们不停地指责孩子,骂他“欠家教”,在客观上这只会火上浇油,让孩子的情绪更加激动,更容易失去理性。

 

所以,家长这时要尽量得到对方和周边人的配合,至少先不要激化矛盾,然后赶紧想办法把孩子带离现场。

 

在视频里,那个孩子的奶奶(或是外婆)就尝试去做这一点。她一边挡着孩子,一边说“你们不要刺激孩子了”,并举手示意一个工作人员先别说了,还上前跟他低声说了几句,有可能是解释孩子的病情。

 

相比之下,孩子的妈妈全程拿着手机拍摄,跟孩子和周围的人几乎没有沟通,这种做法实在不可取,也难怪会被网友指责。

 

很多人说,这个小男孩以后估计要废掉了。这种想法比较悲观,不过,如果他的家长还不及时对孩子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采取科学理性的应对措施,这孩子的康复之路确实会非常坎坷。

 

比如现在这件事发生后,他去复诊时,大夫十有八九认为他的病情加重了,很可能会加大药量,或者采取改良电休克疗法(MECT)。

 

这往往能使他的情绪症状有所改善,没那么容易发脾气了,但由于药物或改良电休克疗法的副作用,他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反应能力会进一步下降,学习障碍会更加严重,甚至无法学习。他的代谢综合征也可能会更严重,身体发胖更厉害。

 

而且这件事引发了广泛关注,很多网友在网上指责他,小区里的人也认识他了,说得严重些,他可能“被社死了”,连门口都不敢出,出了门口可能也会被指指点点、小声议论。

 

这会导致他更加自卑,对外界的不满和愤怒也更加强烈,偏执型人格和反社会人格会愈加严重。

 

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他可能一直无法正常上学,错失宝贵的成长机会。即使有幸复学成功,但因为仍有偏执型人格与反社会型人格,严重缺乏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非常容易跟同学、老师发生冲突,继续遭受叠加性心理创伤,病情很有反反复复,不断加重。

 

而当再遇到一些强烈的应激事件时,不排除他又会失去理性,产生伤害别人的极端想法。如果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他真的有可能发展为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当他对社会的不满累积到一定程度时,采取无差别的攻击行为,伤及无辜!

 

所以,希望这个男孩的父母不要再抱有侥幸心理了。

 

现在这孩子的情况,虽然目前仍在服用精神科药物,也断断续续接受心理咨询,但效果都不是特别理想,孩子仍然非常敏感、多疑、偏执、易怒。

 

这说明光靠这些方法是不够的。尤其是一般心理咨询对于青少年患者的作用往往比较弱,尤其是对于有偏执型人格改变和反社会型人格改变的孩子,因为疫情心理咨询还经常中断,而药物又不能解决心理根源上的问题。

 

因此,希望他的父母一定要及时学习高效的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要看到孩子患病背后的心理根源,尤其是他遭受过的、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父母要赶紧深刻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如果意识到自己曾对孩子造成过心理伤害的,可以真诚地道歉,持续地改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有效的自我家庭治疗,这能有效改善孩子的病情。

 

而且,对于这个孩子,在亲子关系改善后,父母一定要引导他加强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遇到问题时要先想想自己有没有责任,建立科学的综合性归因模式。而且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先做到这一点。

 

当然,如果想让孩子更顺利回归校园学习的话,父母还要了解学习障碍的知识,以及科学的应对方法,争取复学成功。

 

如果这个孩子的父母能做到以上几点,他还是有望走向康复的。

 

同时,虽然从客观上说,这孩子的言行举止确实过分了,但希望大家能理解他出现这种举动的深层次原因。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个孩子遭受过很多来自成年人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又没有人引导他学会自我反省,遇到矛盾时被激活了创伤,才会如此激动。如果大家有机会了解他详细的成长经历,肯定会发现那很令人心疼。

 

而且,从他的主观角度来说,他觉得身边没有人能理解自己,别人都对自己充满敌意,其实他是非常痛苦的。他说要自杀真的不是说说而已,如果叠加性心理创伤不断累积,强烈的负性情绪得不到释放,他真的有可能采取自杀。

 

所以,如果大家在社会上遇到类型情形时,不要像对普通人那样狠狠地指责、教育他们,而是最好能给予理解和安抚。就算很难做到理解和安抚,起码也要避免在言语和行为上继续刺激他们,不要持续指责,可以保持沉默、尽快回避。

 

否则,真的可能酿成悲剧,又或者导致这部分人的精神心理问题更严重,成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最终我们也会也可能成为无辜的受害者。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