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在公园里一起奔跑跳跃,整个画面都是一片美好和谐,突然一声哭喊打破了此时的快乐。原来是两个孩子因为“谁先玩积木”发生了争吵。家长们赶紧上前拉开两个孩子,并发生了以下对话:
家长A:丫丫,别哭啦,我们去玩别的,你看那个滑梯多有趣!
家长B:星星,既然你和丫丫都想玩,那不如想想怎么能让你们两个一起玩积木呢?你们合作拼一个城堡怎么样?
虽然家长们表达的内容不同,家长A试图通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来安抚孩子的情绪,而家长B则鼓励孩子积极思考,找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但这都是为了帮助孩子“社会化”,更具体地说,这是父母在对孩子进行应对社会化的过程。
什么是应对社会化?
Vol.01 定义
为人父母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孩子“社会化”,即帮助孩子掌握社会规则,融入社会群体,适应人类大家庭。
社会化包含诸多方面,如应对社会化、情绪社会化、金钱社会化等等。
其中,应对社会化是指父母向孩子提供认知、情感和行为策略以帮助他们应对压力的过程(Abaied et al., 2010a)。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从父母处了解并习得压力应对策略,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和内化,最终建立自己的一套压力应对技能体系。
父母的应对社会化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Kliewer et al., 1996, 2006)。
第一种是内隐式的应对社会化,即孩子通过模仿父母的应对行为来处理压力性事件。比如,父母在遇到压力时常会出门跑两圈,那么孩子经过潜移默化的观察学习,也会自然地习得这种应对方式,当自己感觉到压力时,也会选择运动的方式来应对。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想培养孩子积极的应对方式,父母自己首先要养成好习惯哦!
第二种是外显式的应对社会化,即父母对孩子进行明确的指导和引导,就像案例中的家长A和家长B,通过语言直接给孩子提供一些应对问题的建议。这也是心理学研究者们感兴趣的主题。
应对社会化常见的类型
Vol.02 分类
家长给孩子提供的应对建议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脱离式的应对建议和参与式的应对建议。
脱离式的应对建议是指父母鼓励、引导孩子远离压力性事件,或与压力相关的认知和情绪反应,例如逃避、否认等。案例中的家长A给出的建议是转移注意力,这也是脱离式应对建议的一种。
常见的脱离式应对建议还有:
阻止孩子想当下的问题、困境、压力
转移孩子注意力,或让孩子忙起来,忽略孩子的感受
远离让孩子感觉不好的事情或人(比如,离那些小朋友远点,不要和他们一起玩)
一笑了之,或让孩子看开点
参与式的应对建议是指父母引导儿童青少年直接面对和处理压力性事件,或与压力相关的认知和情绪反应,例如直接解决问题、寻求支持等。案例中的家长B给出的建议是积极思考如何解决当下的困境,这就是典型的参与式应对建议(Abaied et al., 2010b)。
常见的参与式应对建议还有:
积极应对当下的问题、困境、压力,想办法解决问题
从发生的事情中寻找好的一面
思考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寻求他人帮助和支持
向他人倾诉,表达内心的情绪和感受
不同应对社会化类型
的结果可能截然不同
Vol.03 结果
家长A和家长B给孩子们提供的应对建议能够在当下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长期来看,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应对建议对于孩子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
脱离式应对建议不太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当孩子遭遇困境时,父母总告诉孩子看开点、算了吧、等等看等类似的脱离式应对建议,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有可能表现出心理病理症状,如抑郁情绪、外化问题行为(Abaied & Rudolph, 2010a)、遇到问题更可能产生情绪失调并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Kliewer et al., 2006),他们也更易受到同伴交往问题的困扰(Abaied & Stanger, 2017)。
参与式应对建议更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在孩子遇到困难、遭受压力时,父母能够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勇于面对、寻求帮助、表露心声。如果父母常给孩子提供一些参与式的应对建议,那么孩子的发展会更偏向积极,他们会表现出更少的情绪和行为问题(Abaied & Rudolph, 2010a)、更好的社交技能(Abaied & Stanger, 2017)、更积极的应对方式(Kliewer et al., 2006)、更高的情绪调节能力和同伴接纳水平(Tu et al., 2021)等。而且,父母参与式的应对建议越多,孩子的学业适应也会越好(Tu et al., 2020)。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脱离式应对建议都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这取决于孩子遇到了什么样的压力事件,这个压力事件是否可控、可改变。如果是一些我们无法控制、无法改变的压力,例如亲人去世,那么适度的脱离式应对建议反而更加积极有效。
因此到底该向孩子提供参与式的应对建议还是脱离式的应对建议,还得评估孩子遭遇的压力性事件的性质,在合适的时候提供恰当的应对建议,才能最大程度发挥积极效应。
如何让孩子父母的
应对社会化发挥作用?
Vol.04 策略
“我也知道哪种应对建议对孩子更好,可问题是孩子不听我的呀!”有些家长会因这样的问题而烦恼。
确实,由于心理的快速发展,孩子们越发想要获取自主权,想要自己做决定,如果出现这样的现象,家长应该感到欣慰:他/她在长大。当然,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父母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需要为其提供支持、帮助孩子习得积极有效的应对技能。
1)温暖和谐的亲子关系
高质量的亲子关系预示着亲子之间积极的情感联结,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保护性因素。亲子关系是否温暖融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效果。
如果亲子关系是和谐的,孩子往往会更容易听取父母的建议,听从家长的教导;但若亲子关系恶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无法起作用,孩子并不想听父母的教育。
2)父母的榜样力量
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对话:
爸爸说:别吃糖了,不然牙齿上会长小虫子!
孩子反驳道:那你还抽烟呢,肺会变漆黑!
可见父母自身的行为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如果父母平时在遇到困难和压力时,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应对方式,比如运动、寻求帮助、想办法解决问题等,那么孩子也更可能听取并采取父母提供的应对建议。
3)及时的情绪回应
正面管教强调 “孩子感觉好,才能做得好(feel better, do better)”,这一点也可以改成“孩子感觉好,才会听”。当孩子遇到困难和压力时,往往会伴随有情绪唤起,如强烈的挫败感、愤怒、伤心、对自己失望等等。
此时父母应当先倾听孩子表达的内容和感受,安抚孩子的负面情绪,待孩子平静之后再讨论如何应对这样的压力性事件。切忌在孩子情绪不平稳时讲大道理哦!
更进一步的讲解可以看这里:怎么成为孩子喜欢的父母 | 点开有惊喜~
4)积极的情绪表达
有位家长曾经分享过一段亲子对话:
儿子温和而坚定地看着大人眼睛说“你这么凶说话我不会听你的去做”,只要大人语气变温和,小家伙立马照做。
这段对话强调了家长说话方式的重要性。同样是提供应对建议,有些家长可以温和、耐心、积极地表达,孩子可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因此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
有些家长“好话不好好说”,甚至含有嫌弃、不耐烦的语气,可想而知这样的表达会适得其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父母在提供应对建议时也需要有所考量。
对于年幼的孩子,例如幼儿园、小学低年级,父母提供应对建议的主动性可以更强一些,旨在帮助孩子了解、使用、掌握一些应对方式和策略。父母也可以采取“讨论”的方式,在向孩子传递应对建议的同时,促进他们自主思考。
但对于小学高年级段及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应尊重其自主性发展的需求。安抚孩子的情绪后,可以询问孩子是否需要爸爸妈妈提供一些建议,如果孩子表示想自己处理,那么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的想法。
当然,父母在支持孩子自主性的过程中,并不代表完全放任不管,而是要保持亲子之间的沟通渠道畅通,要有耐心,愿意让青少年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接近你,与你沟通。
“社会化”是一项耗时长久的巨大工程,却实实在在是通过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家庭生活完成一大部分。最理想的局面是,孩子成功社会化,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内心的修炼与个人的成长。如何实现双赢,是每个父母都需要思考和学习的。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895 测试
立即测试
475 测试
免费测试
162 测试
立即测试
475 测试
立即测试
2395 测试
免费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