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已经成为当代人的常态:一项 6.9 万人的调查显示,90% 的被调查者有过孤独感。
但是,感到孤独,并不是一件全然的坏事。在孤独中与自己和解,学会高质量独处,能让你真正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一、人为什么会感到孤独
“孤独” 一词最早来源于医学,是一种个体社交技能、语言表达、认知技能发展缓慢的病症。1973 年,心理学家 Weiss 将其引入并定义为一种主观的情绪体验或心理觉察,指个体的交往水平未达到预期效果时的不愉快的心理体验。
也就是说,孤独有两个主要特征:
· 人际关系的缺失;
· 令人不愉快的主观体验。
首先,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基础的生理和安全需要被满足后,人们会追求对于归属和爱的需要。家人、朋友都是我们归属感的来源。
如果这些来源缺失,或出现问题时(比如家人不在身边,没有好朋友),这种归属与爱的需要就无法得到满足,因此就产生了孤独感。
其次,孤独的体验是主观的。有人一个人时会感到孤独;有人反而觉得一个人更自在;有人爱热闹,在人群中才能找到归属感;有人即使在朋友聚会上,也会觉得孤独。
二、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
如同医学界把孤独当作一种病症一样,在心理学家看来,“孤独” 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 Cacioppo 认为:孤独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伤害。一项调查研究也发现,与不感到孤独的人相比,感到孤独的人不仅更容易患上心理疾病,甚至死亡风险要高 26% 。
但是,这并不代表 “一个人” 就是一件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相反,正是因为孤独具有 “主观体验” 的特征,才把 “孤独” 和 “独处” 区分开来。
好的独处是一种积极的能力,在心理学中被称作 “积极独处”( positive solitude )。它不是因为不会社交而被迫选择,而是个体主动选择的独处,例如为了自我提升或者享受安静而独处。
研究证明,这种积极独处能让人更清晰地观察环境、认知自我、完成情绪上的自我更新,有益于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提升。
三、“对抗孤独感”的办法
1、主动增强归属感
最简单的寻找归属感的方式就是怀旧,通过回忆,和过去的社会关系建立连接,这种安慰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我们的孤独。
但是,因为这种连接依托于过去,所以效果很有限。此时就需要我们主动去建立新的情感上的深层链接。主动参加一些活动,认识新的人,和他们创造新的回忆,归属感的种子就会重新发芽。
2、培养积极独处的能力
如果你是一个不喜欢社交的人,或者找不到倾诉对象也没关系,培养积极独处的能力同样可以减轻孤独感。
充分利用独处的时光。比如,培养或发展一项爱好就是个不错的选择。独处可能有助于发挥我们的创造力,有更多的联想和新颖思想。而培养爱好可以增加生活的仪式感和使命感,帮助你获取价值感与快乐。
身体受了伤,我们会去消毒、上药、包扎、谨慎护理。而心灵,应该受到同样的对待,因为它更为隐秘,放任不管,伤口更难愈合。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667 测试
立即测试
673 测试
立即测试
592 测试
免费测试
213 测试
立即测试
974 测试
免费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