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35岁之后的人都在做什么工作?”
浏览4000多万,下面各种扎心的回答表达了当代年轻人的焦虑。
虽然回复很多,但总结起来发现一个规律:
很多35岁后遭遇职场危机的人,年轻时不为自己谋划,等到行业衰落、公司不景气、自己被时代淘汰才后悔莫及。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陷入一种“学生思维误区”:以为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工资自然也会随之增长。
现实却狠狠甩来一巴掌:工资与你的工作年限没关系,而是与你的选择有关。
同在一家公司,你埋头苦干多年,经常加班,依然是基层小员工。
而别人刚毕业一两年,准点下班,却能做出自己的事业弯道超车。
这其中的差别在于:在繁杂的工作之余,你是否有为自己谋划第二职业。
比如,懂技术的早早接单做副业,等在公司刷经验后便可以辞职创业。
比如,写文案做视频的,早就开了自己的新媒体账号,做大就炒掉老板自己做IP……
更别说是擅长交际有资源有人脉的,这类人跳到哪里都吃香。
然而,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普通人如何谋划自己的第二职业呢?
我一个朋友,96年的小敏,从事人事行政工作三年了,是公司里的“万金油”。
除了日常的行政工作之外,平时工作涉及员工矛盾调解、安抚情绪等都是她出马解决。工作虽然忙,倒也算安稳。
但是,看着一个个刚毕业入职的新同事也能和她做一样的工作,她也逐渐焦虑起来:
难道我要继续做这个应届生也能做的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吗?
可是跳槽转行我有什么优势和技能呢?难道就凭多了三年工作经验?
在一次和闺蜜相互倒苦水后,自己的困惑没解决,闺蜜却大彻大悟轻松很多。
“我觉得和你聊后压力减少了好多,你好适合做倾诉对象”
闺蜜的肯定让小敏重新审视自己。
性格细腻又富有共情心的她,是朋友遇到问题的最佳倾诉对象。
自己平时又喜欢心理学的内容,喜欢看这类型的书籍和电影,也关注心理、情感的公众号。
于是她萌生一个想法:是不是自己的优势和兴趣也可以成为职业呢?
于是她开始尝试收集入门心理学行业的资料,经过一番深度了解之后,她选择了专业门槛限制不高的倾听师作为入门。
从此她的职业生涯迎来了新的生命。
在一次次与来访者的交流之中,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她成为有灵魂的X敏老师,而不是在企业中一个打杂的工具人。
小敏成为倾听师后,沟通能力又更上一层楼,比同期的同事更具有竞争力,没过多久就被提拔成为HRBP,薪酬也上浮了30%。
你看到这里也许有一些疑问:
成为倾听师真的这么容易吗?
心理倾听师这个职业吃香吗?
心理倾听师我可以学到什么?
事不宜迟,下面我们详细解密新型职业——心理倾听师。
01
心理倾听师成为新兴职业,
真的有前途吗?
√市场需求大
我国有超过70%的城镇居民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特别是疫情发生后,停工停产、企业裁员,很多人身心疲累、焦虑、甚至陷入抑郁。
压力倍增、无处宣泄,是现当代人共同面对的心理难题,因此心理倾听师应运而生!可以这么说,在后疫情时代,心理行业就是站在风口上。
√行业风口
大家都知道有政策扶持的行业有多重要,很多行业虽然风很大,但是受政策限制,比如在线教育、房地产等都纷纷裁员,但是心理行业不一样。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心理服务建设,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扶持心理行业,把心理咨询纳入医保。
心理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强大潜力的朝阳产业,入场要趁早!
√执业有平台
倾听师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你就能申请入驻壹心理APP“即时倾诉”栏目,以专业心理倾听师的身份接单。
√市场需求大
√行业风口
√学成通过考核入驻倾诉平台
无论你是企业职工、社会人士、宝妈,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大专及以上),只要你对心理倾听师感兴趣,都能成为倾听师的一员。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254 测试
立即测试
644 测试
免费测试
215 测试
立即测试
974 测试
免费测试
658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