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很外向,长大了却很内向
作者:解心在线 2023-03-30 08:28:17 人际心理

今天在微博上看见一个话题,讨论的是性格内向的原因,其中一个一分半的视频热度非常高。

简单总结就是,有很多人并非天生内向,相反在他们小时候其实是非常外向的,活波好动而且喜欢表达。但是,随着成长过程中得到的正向反馈越来越少,他们逐渐丧失了分享的兴趣,甚至逐渐对社交也没有了动力,从一个外向的人变成了极度内向者。

视频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共鸣,他们纷纷留言讨论。

--就是我

--小时候没见过比我活泼的人,长大后没见过比我沉闷的人

--因为之前我跟身边的人分享喜欢的事儿,会得到正向的反馈。但现在我只能得到尴尬的反馈,所以就不再想分享了,准确的说是不再想和他们分享了

--我晚上在房间 我妈会说“我忙一天了回来连你人都看不见 都不出来说说话” 我从房间出来了 我妈又开始挑我的刺 说些会惹怒我的话,我真不理解

--我也是小时候很活泼,然后话太多了经常说错话被骂,后面就慢慢不想说了

--我妈妈天天说我孤僻

--这些人中第一个,是我妈

--终于找到个一样的了,真的是家人再后来才是同学老师

不知道这些讨论,有没有触动到你的神经?

不同于其他大部分心理特质,性格具有比较明确的社会评价意义,所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向”这两个字让很多人感到苦恼。随着大众越来越关注个人成长,以及社会的开放和多元化,近些年关于内向者的“污名”有逐渐去除之势,鼓励内向者发挥自身优势的书籍影像也是越来越多,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当然,对于内向者本身而言,因为内向所带来的困扰和偏见,也许还需要很长时间去自我消化和处理。

小时候很外向,长大了却很内向

从大家对微博上这个热门话题的讨论来看,可以很好地印证两件事情。

第一是性格形成和成长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最开始的家庭教育。很多人之所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变得内向、封闭甚至胆小、懦弱,其实和他受到家庭成员的反馈有很大关系。

第二是性格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正是由于它有明显的社会道德评价意义,所以每个人都可以不断努力调整性格,让自己更加适应这个社会。

性格形成的第一个环境

说到家庭教育,就离不开父母、离不开原生家庭。

心理学上对性格的定义是一种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在面对某些事物的时候通常会怎么看,以及怎么做。

比如外向的人看见陌生人的稳定态度也许是新鲜的、欢乐的,行为上是热情的、爱说话的;而内向的人在同样的情景下态度可能是不喜欢的、抗拒的,行为上是回避的、寡言的。

每个个体最初都只是一张白纸,他所受到的教育会清清楚楚地在白纸上留下印记。所以从一个人的性格,大致能够勾勒出他的家庭情况。

小时候很外向,长大了却很内向

人的早年经历都是在父母或养育者的影响下进行的,这些负责养育孩子的人,也许没有告诉过孩子你应该如何接人待物,但父母本身的行为模式会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行为,他们对孩子行为的反馈也在影响着他们性格的初步形成。

比如孩子本来很爱说话,但抚养者却在孩子每次想要表达自己的时候给予无视、打压,那么孩子的内心就会觉得自己是错的,自己不能总是说话,那样会招人烦。

再比如孩子本来喜欢模仿小动物、模仿大人,但每次大人都是不但不鼓励,反而对孩子冷嘲热讽,那孩子就会觉得这样是不好的,这种行为就会越来越少。

用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来理解这种内向性格的形成,就是孩子在潜意识层面被“阉割”的结果。孩子最初的表现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同,他只能将原本想要释放的欲望压抑起来,用更符合大人所期待的行为来获得他们的认同。长此以往,那些被压抑的想法无从释放,等他们长大成人以后,早已经不懂的如何释放了。

性格改变的另一个契机

到了青春期,其实是迎来了一个转变的契机,很多人的性格就是在青春期最终形成的。

人在步入青春期以后,生理和心理都会迅速发展,但生理的发展速度要比心理发展速度快很多。

这个时期的个体身上会存在很多矛盾,他们渴望独立,却又必须在大人的帮助下完成学业、维持基本生活;他们生理上更加接近成人,但心理上却还是不成熟;他们希望和周围人多交流,但同时还希望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因此,这些矛盾会他们会变得敏感,对外界的批评、评价都非常在意。如果一个本来性格是内向的人,在自我意识有了飞跃之后,开始愿意和家里人增加交流频率,并且得到了家庭成员的支持的话,那么他的性格是可以有所变化的。

但如果这个时期他们还是不能得到一些鼓励和正向反馈的话,便很难形成大众观念里那种受欢迎的外向性格。而如果一个本来活泼开朗的孩子,在青春期屡受打击的话,也是有可能变成另外一种截然不同性格的。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谈及自己性格上内向的时候,都免不了回过头去找家庭问题的原因。

小时候很外向,长大了却很内向

当然,身处青春期的个体其实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生活场所,就是学校,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人对某些老师印象深刻的原因。而不论家庭还是学校,这都是影响性格形成的重要环境。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内向性格既已形成,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如果你的内向性格没有给你带来过困扰,你其实可以什么都不做。即便外向者在社交中更加自如、他们是更容易被他人记住的那个,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是对外向的绝对肯定。同理,对内向也不该是全盘否定的。

其次,如果你因为性格产生了不好的情绪或是自卑心理,那么可以在不引起自己太大不适的情况下做一些调整。

1.认识自我价值,避免横向比较。多去发现自身的优势,多想自己做过成功的事情,逐渐提升自己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度,不要去选择一些不恰当的参照对象和自己进行比较。

2.模仿学习。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社交能力不足,那么可以去观察身边人都是怎么做的,同时也可以主动尝试几次主动和他人交往,也许你会意外的发现,你也可以“遇到社恐变社牛,遇见社牛变社恐”。

3.丰富和强化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去找那些能够听你倾诉、助你成长的朋友、家人以及其他你信任的人,他们也会帮助你,给你鼓励和支持。

小时候很外向,长大了却很内向

每个人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无论是其外在还是内在的特质,都为世界带来了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最新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