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反驳的根源:按自己习惯的方式与人交流
作者:解心在线 2023-07-02 07:57:39 人际心理

在《鲁豫有约》这档访谈节目中,当主持人鲁豫采访嘉宾时,如果得到的回答与她的预期不符,她会时常表达出自己的惊讶:“哇,这真是令人惊讶!我对这个领域了解得不多,你能给我们更多解释一下吗?”

这样的表达方式既能表达出对嘉宾的兴趣和好奇心,也给予了对方继续分享的空间,使沟通更加顺畅。

习惯性反驳的根源:按自己习惯的方式与人交流

正如鲁豫自己在脱口秀中所说:

她刚到凤凰卫视主持节目《凤凰早班车》时,工作非常辛苦,但身体却一点问题都没有。

体检的医生对她说:“没问题呀,你这么健康,工作肯定很轻松吧。”

鲁豫回答说:“我天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呀!”

结果医生回道:“哇,这真是令人惊讶!你的工作强度很大,辛苦了。”

随后,鲁豫开始讨论这句话:“这位医生真是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像鲁豫一样,我们都明白没有人喜欢被否定;但在实际沟通中,我们却经常不经意地反驳他人。

比如,当别人兴致勃勃地分享一个最新发现时,我们可以回答说:“哇,这真是很有趣!我之前还没有听说过,你能分享一些更多的细节吗?”

当下属向领导汇报工作想法时,我们可以回复:“谢谢你的分享!这个思考逻辑有一些不同,你能解释一下你的想法背后的原因吗?”

当我们能够以积极和支持性的方式回应他人,我们会发现更多人愿意与我们交流,我们也能建立更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你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的情绪,做到感同身受,那种深度的共情确实会让对方视你为知音。

然而,这一点相比前两者更加困难,因为它要求你与对方有相似的身份地位、价值观、知识结构或者相同的成长经历。例如,共同经历过类似的困境或共同经历过某种特殊经历。

因此,将这种高级共情作为可选项是合理的。如果碰巧能够做到这一点,那是很好的,但如果无法达到这种共情,只要能够实现前两点也是足够的。

只要你能将自己的第一反应默认为“Yes”的模式,经过一周的实践,你会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对话会更加流畅。三周之后,你会明显感觉到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有所改善。

总结来说,尽可能地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的情绪是一种高级的共情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做到。而遵循前两点,即以肯定和支持的态度回应他人,已经能够有效改善沟通和人际关系。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