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该怎么做,才能很好地帮到对方,同时,自己又不会很痛苦呢?
1. 错误做法:卷入他人痛苦
心理学家 Danbatson 做了一个研究,向参与的大学生展示一组轻度电击参与者的视频,观看视频的时候大学生需要报告自己的痛苦程度 (替代另一个人的感受,比如感知对方的痛苦) 和关怀程度 (对别人的感觉,比如触动、同情)。 接着,让参与的学生选择是否救助被电击的参与者。
结果,关怀电击者的学生比感受到痛苦的学生,更多选择帮助。
Danbatson 解释,感知别人的痛苦,会让我们试图避免痛苦、逃离对方,而关怀很少感知到痛苦,更容易帮助别人。 例如,闺蜜对你说 “男朋友出差,没时间陪自己”时,感受闺蜜的孤独可能会让她烦躁,而关注对闺蜜的感受 (比如,理解、同情),就容易继续倾听。
2. 正确做法:建立个人边界,允许自己 “后退一步”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拒绝别人的痛苦,是因为没有明确自己的共情极限。
而没有感知到边界的朋友,也会不自觉地持续向你倾倒苦水。
因此,正确共情的第一步,是为自己建立一个共情的边界。
你可以在生活中记录下自己的 “共情界限表” ,明确那些开始让你感受到不舒服的界限,当界限被打破时,“直接告诉对方” 和 “远离对方” 都是很有用的手段。
但如果,你面对的是最好的朋友,远离对方不可取的情况下,你或许可以尝试一下 “糊弄式共情”。
“嗯嗯嗯,是是是,你说得有道理,这也太那个了吧......”
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都很难立刻解决,大部分情况下,朋友的倾诉仅仅只是为了说出来,而不是真的需要你去帮 ta 解决问题。
通过这些语句,不仅可以表达你对 ta 的肯定和支持,也可以避免自己陷入共情疲劳。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701 测试
立即测试
571 测试
立即测试
974 测试
免费测试
367 测试
立即测试
1891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