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哈里窗”理论认为,真正而有效的沟通,只能在开放区进行。这在一区域内,双方彼此了解,沟通的信息可以共享,沟通的效果更让人满意。
因此,在人际沟通时,要尽可能扩大开放区,缩小盲区、隐藏区和未知区。如果缩小盲区就好的方法是“问”,那么缩小隐藏区最好的方法就是“说”,也就是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也叫自我开放,是指在沟通时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奥特曼等人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随着信任程度和接纳程度的提高,交往的双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所以,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自我暴露的程度从浅到深,大致可以分为了四个水平。
第一是情趣爱好方面,比如饮食习惯、偏好等;
第二是态度,如对人的看法,对政府和时事的评价等;
第三是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比如自己的自卑情绪,和家人的关系等;
第四是隐私方面,比如个体的性经验,个体不为社会接受的一些想法和行为等。
但是,自我暴露的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分寸。在自我暴露策略上,可以在隐藏区选择一个沟通双方都容易接受的点来交流,这个点被称作“策略资讯开放点”。当双方交流一段时间,“策略资讯开放点”会慢慢向开放区延伸。
恰如其分的自我暴露,能够快速拉近彼此的距离,而过早太少或太多的自我暴露,反而让双方更加疏远。过早的自我暴露,容易引起对方的慌乱和怀疑,进而产生人际防御,反而拉大了双方的心理距离。
太少的暴露,不利于建立真诚亲密的关系;太多的暴露又容易让人产生厌恶的情绪。正确的做法是,彼此自我暴露的程度要趋于一致,暴露的过程要循序渐进,对比较亲密的朋友可以做较多、较深的暴露,对泛泛之交可以做中等程度的暴露。
理想的“乔哈里窗”模型是这样的:通过寻求反馈缩小盲区,通过自我暴露缩小隐藏区,通过自我探索缩小未知区,从而达到开放区的最大化。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475 测试
免费测试
454 测试
立即测试
1141 测试
立即测试
341 测试
立即测试
644 测试
免费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