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的病因并非主要是遗传,而是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形成了患者的病理性记忆。这种病理性记忆主要包括叠加性心理创伤和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
叠加性心理创伤:
这种心理创伤源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各种负面事件,可能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的种种压力和挑战。
这些创伤可能是长期反复出现的人为创伤,例如家庭暴力、精神虐待,也可能是日积月累的小创伤,例如同学欺凌、家庭冲突等。
即使这些事件在外显记忆中被遗忘,但它们仍存留于个体的内隐记忆中,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持续影响。
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
这指的是个体受到过度夸奖或成功经历的刺激,导致自我评价过高、过度乐观的心态。
患者可能因为家人、老师或社会的过度赞扬而形成自大、自负的心态,从而产生病理性的正性情绪体验。
这种情绪体验往往与现实脱节,使得患者对自身能力和前途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容易导致轻躁狂或躁狂状态。
这些心理因素会导致双相障碍患者在心境上出现明显的波动,既有沮丧抑郁的时期,又有兴奋躁动的时期。例如,在沮丧期间,患者可能对自己持负面评价,认为自己一事无成;而在兴奋期间,患者可能自我感觉良好,甚至对自己的能力和前景产生不切实际的高度自信。
此外,临床观察发现,一些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暴躁易怒的特点,尤其是在家庭环境中对父母发泄情绪,甚至可能出现激烈的攻击行为。这种暴躁易怒的行为往往与受到重大心理创伤的激活有关,患者可能对曾经遭受的伤害感到愤怒和不满,导致情绪失控。
在实践中,父母应该注意避免过度夸奖孩子,而是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同时,对于曾经遭受过创伤的孩子,尤其要注意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以减少心理创伤的累积和激活。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711 测试
立即测试
505 测试
立即测试
335 测试
立即测试
1141 测试
立即测试
611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