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利格曼教授提出了“习得性无助”这一概念,他发现,当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会逐渐绝望,对自身产生怀疑以至于最终放弃在这项工作上的尝试。心里充满了因重复失败而造成的只能任由摆布的无助,以及对现实绝望的情绪。
这也与我们一贯的常识相吻合,毕竟失败越多,我们就会越不自信,难以在下一次机会中好好表现。
除了“习得性无助”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阻碍着我们?
来自纽约大学的Tom Meyvis等人研究发现,人们在事前总是不能正确地预测自己在事件发生后的感觉,而且事后回忆时人们总会对这些错误预测视而不见,从而无法调整经验并从中学习。
有很多研究表明,人们预测自己在经历某件事会产生的情绪时会有系统误差。比如,“影响偏见”指出,人们总倾向于过高估计未来事件对自己感情的持久影响。但是当经历结束后,再让人们回忆自己之前的预测,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经历和之前的预测是一致的,即使实际的预测并非如此。
总之,在回忆过去时,人们总觉得过去的经历很符合他们最初的预测,即使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此前Mitchell等学者的实验就曾发现,那些高估自行车旅行乐趣的度假者后来在描述中竟然表示,他们在旅行中的乐趣与他们预期的高水平的乐趣是一致的。
因此,人们未能从过去的预测失误中吸取教训,可能是因为在事后复盘的时候,人们总是不自觉地以当下为锚定,潜意识里觉得此前的预测和实际发生的情况差别不大。
殊不知,回忆总是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修饰,即使人们最开始预测得很离谱,潜意识里还是会“洗脑”自己:我是对的。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475 测试
免费测试
741 测试
立即测试
245 测试
立即测试
1141 测试
立即测试
323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