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念念不忘,其实很多人都有。但想说的是,其实很多我们反反复复回想起来的“错误”,可能在其他人看来,并不能称之为错误。
1.“我犯了一个错误,很想马上去死”
很多我们以为的“错误”,可能在其他人看来,真并不能称之为错误。过度苛责自己,只会更容易沉浸在负面情绪里不能自拔,回头更容易跌入同样的坑里。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瞬间:
· 一个人吃着吃着饭,忽然想起以前不好的事情;
· 明明大家一起出去玩,可是总有个糟糕的念头一闪而过,你甚至愿意抓住这个念头,仔细思考下去。
这些都是对错误念念不忘的表现。在心理学上来说,这种情况被称之为过度反刍,亦称“反刍思维”。
所谓“反刍”,是指一些哺乳动物会吃很多草,食物积攒到胃里,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
人类也会对过往的记忆进行“反刍”。不同的是,动物反刍是为了更好地消化,但是人类一旦陷入反刍思维,往往是消极的、负面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我们在回顾错误,本意是好的,是想“严于律己”,改善自我。可是真实的结果并不如人意。
实验表明,一个人对于过往负面体验的过度沉浸,只会主观上夸大一件事情的严重性,对未来的预期也会更加负面。
2.常常为错误内疚?你习惯内归因
很多人之所以揪着错误不放,感到内疚、沮丧,是因为他们把错误的归因指向了自己。这其实很残忍。
在归因偏差中,有一种偏差是夸大自己对于挫折/错误的责任。人生中很多事并非人力可控。忽视人自身的局限性,而刻板地追求完美主义,是对自己的一种残忍。
一切反事实思维,都是虚妄。很多时候,即便人生重来一次,我们依然会做同样的选择,因为我们还未成长到能知道怎么做才更好的地步。
3.如何不再被“错误”束缚住?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为过去的错误后悔,看起来是在指向过去的自己,本质是攻击当下的自己。想要远离反刍思维,就得停下负向内归因。
反思自己是好事,但是不能忽视——每个错误的发生,都是系统性的。
我们需要接纳每一个“错误”给予我们的善意提醒。每一个被过往错误折磨的人,其实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挣扎的只是件“小”事。这其实是因为当小事被潜意识赋予了尤其特别的意义时,我们才能把反刍这个行为合理化。
这时候,学会转移注意力,是帮助摆脱过度反刍最好方法。就如同俗话所说的那般——“要想田里不长草,就需要种庄稼”。
当然了,对抗负面思维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尤其是犯了错误之后。这时候,我们可以尝试转换视角。毕竟,有些小的错误可能并不能称之为错误。问题的产生,或许是因为我们带上了问题的视角。
退一步说,就算犯了错又如何?都是第一次做人,没什么大不了的。
请你拥抱那个已经竭尽全力却依然不能达到理想状态的自己,后半生,过得轻松一点。偶尔犯个错,没什么。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213 测试
立即测试
702 测试
立即测试
1054 测试
立即测试
952 测试
立即测试
1129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