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的人容易多想 ,活的很心累怎么办
作者:解心在线 2024-06-25 11:15:01 成长心理
敏感的人容易多想 ,活的很心累怎么办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本能地否定自己,带着“害怕说错话” “我很差劲”这种内心标签,过度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想不心累都难!真想摆脱这种情况,就要从“学会接纳自己”开始。

其实,懂得为别人着想,想努力做好自己都是极为正常的、积极向上的正面想法。这一点,你做得没错。

然而,如果这并非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既不遵从内心的想法,又不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深深地沉浸在“我不够好”、“我办不到”的自我谴责里否定自己,然后再消耗能量去承受这种自我攻击带来的焦虑和羞耻感,就会导致了在心理和生理上感到精疲力竭。

俗称:活得很累,最后也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在哪了。


那对应这种情况,心理学有哪些可以帮你停止这种无意识的焦虑呢?

第一步,我们要懂得停止自我攻击

据研究,容易陷入自我攻击困境的人,往往是因为小时候长期处于被责备和攻击的状态里。其次,则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某些突发事件,在其刺激下怀疑自己,导致了对自己产生了不信任感。而这些经历和情绪,往往会导致了我们在前进和努力的道路上,过于关注他人的评价而一次又一次地否定自己,觉得自己无法胜任,也不值得被爱。

举个例子,在中国,尤其是90年代以前,小孩子考试考得不好,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过被羞辱的情况,如被家长或老师与各类“别人家小孩”做对比。在这种刺激下,我们会通过努力考得更好,以避免再感受到被羞辱和不接纳的痛苦。然而,如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这种挑剔型的对比也是。

对于父母或老师而言,这是“恨铁不成钢”、是“激将法”,是想我们好。但在这种做法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下,我们会逐步因过度关注别人这种“永远不够好”的挑剔,逐渐习惯了“被攻击”的状态,并习惯性地自我攻击,最终变得沉默而无法表达或害怕出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这种情况,其实也就是心理学中的羞耻感,其具体呈现是个体把所有消极的行为结果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时,而产生的痛苦体验。

这导致了我们在沟通中或努力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带着“我不够好” “我做不到” “我会让人失望”的内心情绪,最后当这种心理上的失败感固化时,也会映射到你的现实中,变得自卑而不敢再展现自我。

所以,在调整之前,我们必须学会停止这种对自己的攻击,才能减轻羞耻感和焦虑情绪,从而更好地在生活中与人交流。


第二步,做到自我接纳,在内心找一个空间,装下“不够好的自己”

人无完人,我们也不可能顾及所有人的情绪和意见。

当我们已经不可抑制地过于关注他人情绪,陷入自我否定中走不出来时,在行动或者制定一个现实的目标前,我们不妨先尝试关注一下自己的想法。

如,在想别人是否因此感到不适的同时,也想一下自己是否会感到不适,不要再强制性逼迫自己认同对方,或在沟通之前便先打起退堂鼓。然后,我们可以再想想是否有办法将两者协调,如果不能,我们还能做什么进行补救等等。

如果做到了这一步,最终仍然失败了,也不要急着攻击或责备自己,而是把这些情况都写下来,站在第三方的视角上一一作分析,对于一切的既成事实进行接纳。这次还不够好,那就接受这个还不够好的自己,一步步地做更好的自己就足够了。

要知道,唯有学会了自我接纳,自我肯定,才能摆脱这种长期对他人情绪感到敏感的状况,减轻焦虑,从而停止这种恶性循环,在平静中轻装前行,去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