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的我们,常常很迷茫,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怀疑人生。好像拥有很多,又好像一无所有。
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怎么才能找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找到人生的价值感呢?
可以试试:
a. 思考什么是“我想要的”
陈铭说:“当你被逼迫的时间太久了,到了20岁左右的时候,必然有一个阶段,你的主体性开始彻底地觉醒。
你清楚地意识到,我是一个人,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需要我自己的选择、审美、喜好,我需要我创造的价值,然后我需要为我所有的选择负责”。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四分之一人生危机。
特指年轻人在20~30岁之间,因初次面临人生重大选择及生活品质的挑战,而引发的迷惘、不安全感与自我怀疑。
许多人无意识地过着别人眼里的生活,这并没有“正确”或者“错误”之分。
但通常到了某一个阶段,你的心中会有一个警钟敲响,你终于无法再忍受现在的生活。
也许是你正被困在一份毫无意义的工作中,或者处在一份让你痛苦内耗的关系中,或者面临着重大的人生选择。
你会开始思考:
你想要什么?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你在害怕什么?
当你陷入“想做自己”和“无法做自己”的纠结时,一定要听听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然后,直面你外在的“面具”,你的脆弱,你的恐惧。
如此,你才能找到心之所向。
b. 激发你的内在驱动力,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心理学家发现,驱动我们行为的动机有两种:“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一书中指出,内在动机指的是“为自己而做某件事”,而不是为了外界强加的价值和目标。
当我们因为内在动机去做一件事时,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万难,用尽全力去做。
甚至是“背叛”父母,“背叛”你过去建立的某些价值观。
c. 体验人生更多丰富的可能性
如果你暂时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
就多去尝试和体验吧。
慢慢找到自己的兴趣,找到你“天赋”的部分,然后尽量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我们不一定要成为名人,但也可以在不断的体验中,逐渐明白自己的心意,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不要害怕年龄的限制,生命平凡也广阔,勇敢为自己而活,才是停止焦虑最好的答案。
最后,愿你在你喜欢的道路上,逐渐成为你自己。
慢慢来,不要急,不要怕。焦虑时想想这句: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741 测试
立即测试
658 测试
立即测试
974 测试
免费测试
571 测试
立即测试
517 测试
免费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