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内耗的本质,是你未被满足的需求
作者:解心在线 2022-11-04 08:24:59 成长心理

A说:“别人的目光,总让我感到不自在。是不是我哪里有问题?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够好?我得在心里斗争很久,才能很好的出现在别人面前并和他们交流。这个过程让我很累,所以如果可能,我尽量不去社交。”

B说:“每次翻开书,我都会被‘如果这次再考不上你就完了’的想法淹没,这让我很难专注学习。这是我第三次考公了,为了能专心备考,毕业后我都没去工作。‘要是考不上,我这几年不就白费了,出去找工作别人还能看得上吗?其他同学都有很多工作经验了,而我呢?什么都没有。’我很难停止这种想法,但越是这么想,我就越是看不进书。”

C说:“我刚入职新公司不久,业务还不很熟练,每次跟上级开完会后,我都得做好长一段时间的心理建设,不然我就会被那些自我否定和批评的声音淹没。可如果不这么做,我又会很难投入到工作中。‘我真的有那么差劲吗?为什么连工作上的这点事都处理不好?’”

这些都是我在做教练和咨询过程中处理过的真实情况。

精神内耗的本质,是你未被满足的需求

其实,他们三个人遇到的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精神内耗。

不论做任何事,我们都需要消耗能量,用能量去与人交往,用能量去学习,用能量去工作。

但其实,当我们做事的时候,能量并不会100%被用在这件事上,而是会被很多其它东西占用。

比如,A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能量会被“别人的目光”占用并消耗;B在学习的时候,能量会被“焦虑的情绪”占用并消耗;C在工作的时候,能量会被“自我否定和批评的声音”占用并消耗。

但其实,被占用和消耗掉的那部分能量,相对于你要做的事情而言并没有助益,因此这部分能量相当于是做了无用功。

而这种能量被占用,并导致做了无用功的现象,就是内耗。

精神内耗就是在面对问题时做的无用功,你的能量被内心占用并消耗,以至于你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用于解决眼前的问题上。

比如,A在与人交往时,会因为“别人的目光”而内耗,从而拒绝社交;B在学习时,会因“焦虑”而内耗,从而看不进书;C在工作的时候,会因“自我否定和批评”而内耗,从而工作效率很低。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解决问题,无法获得成就,正是因为我们的精神内耗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01

精神内耗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当一个人深层次的心理需求未被满足时,精神内耗的小芽就萌生了。

 

每个人都有安全感、稳定感、价值感、被认可、被爱、被关注、被喜欢、被尊重等一系列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这些需求的存在,则构成了我们精神内耗的土壤。

 

A的精神内耗土壤,是他内心对于价值感、以及被喜欢的深层需求。

 

A希望自己是有价值的、被认可的,并且他会通过别人的眼光来确认自己的价值,因此才会那么在乎别人的眼光。

 

于是,这才会有“刚刚Ta那句话,那个眼神什么意思,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的想法。

 

B的精神内耗土壤,是他对于安全感的需求。

 

几次考公失败,再加上是脱产备战,让他的不安全感骤增。

 

因此,才会有“要是考不上,那我这几年不就白费了,出去找工作别人还能看得上吗?”的焦虑。

 

C的精神内耗,是他对价值感、以及被认可的需求。

 

因此,工作的不熟悉和领导的批评,才会让他很容易就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批评中。才会产生“我真的有那么差劲吗?工作上的这点事都处理不好?”的自卑。

 

那么,如果这些深层需求得到了满足,而不是处于缺失的状态,那么A、B和小C还会陷入精神内耗吗?

 

不会。

 

可是,深层次心理需求的未被满足是否就一定会导致内耗?

 

并不一定。

 

虽然未被满足的深层次心理需求是滋生精神内耗的土壤,但是仅有土壤并不意味着种子就一定会发芽生长。

 

需求的未被满足构成了一个人行为的动机/力。

 

如果这时,你通过恰当的、正确的行为来应对未被满足的需求,那你精神内耗就不会发生。

 

但如果,此时的你采取的是不当的、错误的行为进行应对,精神内耗就出现了。

具体过程如图:

02

不正确的思维方式是精神内耗生长的养分

当你面对未被满足的深层次心理需求时,不恰当的应对方式会使精神内耗得以生根发芽。

在诸多应对方式中,最致命的就是不正确的思维方式。甚至我们可以直接说不正确的思维方式是精神内耗生长的养分。

那么,究竟都有哪些不正确的思维方式,会给精神内耗的发生提供养分呢?

1、灾难化的思维方式

灾难化的思维方式,说的是你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想到的都是最糟糕最坏的情形且缺乏支持性的证据。

比如,B被精神内耗困扰学不进去,正是他灾难化的思维方式。

把考不上公的几次失败扩展为整个人生的失败,“再考不上,我就完了”,这样的想法既负面又缺乏证据。

正是这样灾难化的想法,让他一步一步陷入了精神内耗的漩涡,如果不再加以干预,最后他会变得惶惶不可终日,甚至得上严重的焦虑症。

2、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

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说的是在思考时把所有的人和事都分到对立的两个面上:要么是好的,要么就是坏的;要么是对的,要么就是错的;要么有价值,要么就一点没有......

比如,A和C的精神内耗都与价值感有关。

A想的是“如果别人不喜欢我,那就说明我哪里有问题”。

C想的是“我工作没达到要求,那就说明了我是一个很差劲的人”。

对于A和C而言,他们都认为“只要这次没做好,我就是没有价值的,我是不值得的”。

在这种思维方式里,他们会把自己以前做得好的部分全部忽略掉。在他们头脑中,即便以前做得再好也没用,因为这一次做的不好,就是没有价值的。

这就是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其中不存在灰度。

3、破唱片的思维方式

什么是破唱片的思维方式?

破唱片说的是音乐播放到某个位置时,就一直在那个地方不断重复,无法顺利继续播放后面的内容。

比如,就一直重复这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而放不出之后的“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等内容。

精神内耗的人也是如此,他们的想法就好像坏了的唱片,在读取时被划痕卡住了,一直不停的重复,就是放不出后面的内容。

A2:“Ta刚刚那话什么意思?Ta刚刚那话什么意思?Ta刚刚那话什么意思......”

小B:“考不上怎么办?考不上怎么办?考不上怎么办......”

小C:“我真笨,这都做不好。我真笨,这都做不好。我真笨,这都做不好......”

灾难化、非黑即白、破唱片的思维方式,会让人在面对深层次心理需求的未被满足状态时,陷入“精神内耗发生区”,难以自拔。

03 

究竟怎样做才能从精神内耗里走出来呢?

第一步、适当的态度  

不要把精神内耗当做问题,避之不及。

既然,精神内耗的土壤是我们未被满足的深层次心理需求,那么每一次的精神内耗,其实都是一次好好认识自己、看见自己的机会。一个去了解自己深层次心理需求是什么、有哪些的重要机会。

所以,发生精神内耗的时候也正是我们升级自己的思维方式的时候,接下来你可以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从1.0版本升级到新的2.0版本,从而运转更快、内耗更少。

所以,精神内耗是认识自己,升级自己的机会,不是问题。

第二步、看见自己

当你开始去觉察自己的精神内耗是如何发生时,你就会去探索驱动自己的深层次心理需求。而看见它,则是你一切行为的根源。

同时,你还能够看见当深层次心理需求未被满足时,自己是如何应对的。从而判断这种应对方式是有效的吗?是恰当的吗?是正确的吗?

第三步、升级自己

学习恰当的、有效的思维方式。

1、学会站在负向看正向

不要去和自己负面的想法辩论,而是学会直接从正向角度看待问题。

正向思维和负面思维就像两匹狼,生活在我们的头脑里。

你喂养哪匹,用谁用的多谁就强壮。

正向思维使用的越多,它就越强壮,就越容易战胜负面思维。

这种战胜不是靠辩论对抗实现的,而是通过让正向思维越来越多,从而让负面思维在总体思维中的占比变得微不足道而实现的。

这就像是倒入大海中的一杯墨,因为比例太小而微不足道。

所以,我给你的建议是:不要去消灭负面思维,而是让其变得微不足道。

2、学习灰度思考

灰度思考,需要你学会“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比如,A和C的价值问题,正是其他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但其实,价值问题并不是一句简单的“有价值”或“没有价值”就能解答的。

所以,当遇到这类问题时,你就需要把价值问题“复杂化”。

比如,我现在在用电脑写这篇文章,电脑对我来说是有价值的,但是电脑对我家养的两只猫有价值吗?

很明显,并没有。

所以,一个事物有没有价值是相对于对象来说的。就像电脑对我有价值,对我家猫却没有。

那么,我能够简单的说电脑有价值或没有价值吗?

不能,因为价值与对象有关。

电脑之所以对我有价值,是因为电脑满足了我的需求,对我有用。

再继续问个问题,电脑的价值对我而言是恒定不变的吗?

不是,自从移动互联网和手机发展以后,电脑对我的价值就不如从前那么大了。

电脑,从以前的对我很有价值,变成了现在对我还有点价值。

那么,我能简单的说电脑有价值或没有价值吗?

不能,因为价值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以上这些对价值的谈论始终都围绕着“用”,有用的才是有价值的。

那么,“无用”也可以有价值吗?

试想想,当你刚喜欢上一个人时,你的感觉就是这个人只要存在在那里就是美好的,令人赏心悦目的,Ta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在那里我就很幸福。

所以,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在早期时那种感觉就是对存在价值的关注,就是一种“无用”但仍然有价值的感觉。

现在,我们把价值问题从简单的“有或者无”复杂化为“有用的价值”和“无用的价值”。

有用的价值与对象有关,并且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无用的价值,则是一种仅仅只是存在本身就能拥有的价值。

当进行了复杂化后,你就再也不能说,价值只是简单的“有”和“没有”的区别了。同时,相信这样一番思考,也会让你意识到看待问题时不能只是简单的非黑即白,而是应该更全面,更灰度。

3、将问题转化为最小行动方案

这是针对“破唱片”的方法。

在意识到自己在破唱片,在不断重复的时候,你需要主动拖拉进度条,从而把唱片后面的内容播放出来。

也就是说,你需要把头脑中不断重复的内容转变为可以采取的最小行动。

比如,A可以把头脑中的这句话:“Ta刚刚那话什么意思?”转变为:“我如何才能知道Ta刚刚那话是什么意思?”以及“为了知道Ta刚刚那话是什么意思,我需要做些什么?”

于是,A直接走过去表达自己的困惑,求证当事人说那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比如,B可以把头脑中的这句话:“考不上怎么办?”转变为:“我如何避免这样糟糕的情况发生?”以及“为了避免这样糟糕的情况发生,我需要做些什么?”

于是,B开始分析自己在学习上的问题,并总结经验,然后采取行动提高学习效率,减少阻碍。

比如,C可以把头脑中的这句话:“我真笨,这都做不好。”转变为“那我怎样才能变得更聪明,在下次的时候做好?”以及“有哪些是我需要提升的?”

于是,C制定了学习提升计划,并付诸实施。

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如果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一样可以进行转化,你可以把它转化为“我怎么样才能知道?我可以去哪里知道?怎么样可以让我先知道一点点?”

于是,你开始通过百度,知乎,通过询问周围的朋友去寻找答案,于是你的行动就被开启了,它就不再是一个破唱片,不停的在卡住的地方不厌其烦的重复。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