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型依恋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
作者:解心在线 2024-07-29 10:06:02 成长心理
安全型依恋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

一个人成年后在关系中的依恋模式,往往取决于孩童时期。所以,帮助孩子从小构建起安全型依恋模式非常重要。

三种依恋,给孩子的未来种下模型。

心理学家艾斯沃斯等通过“陌生情境测验”,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提出三种依恋类型。

①、安全型

视母亲为安全基地,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并不总是依偎在母亲身旁,更多的是用眼睛看母亲,对母亲微笑或者与母亲有距离地交谈。

 

②、回避型

婴儿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对母亲没有依恋。

 

③、反抗型,又称矛盾型

婴儿对母亲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寻求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

其中后两种,则是不安全型依恋。

如果孩子从小就形成了回避型和矛盾型的依恋模式,长大后在亲密关系中就难以和身边的人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

 

如何培养安全依恋型孩子?

1、给到孩子安稳的陪伴

0-3岁内,重要抚养者在孩子身边给予安稳的陪伴,最好情绪比较稳定,且能够对孩子的情绪有比较“恰当的回应”,且这个人最好是妈妈。

什么算是陪伴?

并不是我在你身边就是陪伴,而是,我能“看见”你。

你的快乐、担心、恐惧、无助……我都能看见,并给予恰当的回应。

譬如,宝宝害怕的时候,妈妈把宝宝抱在怀里,让宝宝觉得安全。

然后,和宝宝一起去面对让他害怕的事情,宝宝就能从妈妈身上获得勇气,这种勇气就会积累下来。

 

2、避免不恰当的做法

当宝宝感到害怕,向妈妈求助:

①忽略:妈妈在忙自己的事情,忽略了。

②指责:妈妈说,这点小事情都怕,没出息。

③冷漠:妈妈冷漠地看着孩子,不给予任何帮助。


以上这些做法,都把孩子推到了对立面,让孩子孤独地面对恐惧。这时,孩子大概就会缺乏安全感。

如果孩子在3岁内,尤其在1岁内,突然找不到妈妈了,也不知道妈妈为什么突然就离开了,对孩子地内心就会造成创伤。

他就会觉得是妈妈不要他了。

这个时候,如果养育人,譬如说,奶奶或者外婆,能够给与比较稳定地陪伴和安抚,对孩子说,妈妈下班就回来了。晚上,孩子又见到妈妈的时候,孩子的安全和信任就会回来。

如果妈妈突然走了,去了外地,养育者又不会安抚,孩子哭的时候,还威胁,说,“哭什么哭,再哭就要打你了哦!”孩子停止了哭泣,这个创伤就永远地留在了那里。

 

3、接纳孩子,给到孩子支持和安抚

埃里克森发展心理学理论认为,儿童早期(1-3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学会说话、排便、感受到羞怯,对自己的怀疑,想要掌控一些事情。

这个阶段,妈妈就要多鼓励孩子去尝试,在孩子尝试受挫的时候给予安抚,在害羞的时候,接纳孩子……

孩子就会慢慢获得安全感。

总体来说,对妈妈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如果妈妈不懂这些,但是自己的安全感比较足,情绪比较稳定,孩子也会相对健康。

如果妈妈比较焦虑,这种焦虑很容易传递给孩子,无意识中让孩子承担一部分。

 

4、维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睦

如果家庭成员之间总是处在争执或者冷战的关系中,就不可能培养出有安全感的孩子。

有大量的研究都表明,生活在家人长期不和睦、冷战、暴力行为家庭中的孩子,长大后与他人的社交,与配偶的亲密关系,甚至和自己孩子的亲子关系,都更容易出现问题。

因此,爱孩子,那么家庭成员就给孩子努力塑造一个团结、和睦的生活环境。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