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效应指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换句话说,让别人喜欢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帮助他们,而是让他们来帮助你。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好感,主动开口是没坏处的。
富兰克林效应,源自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段亲身经历。他曾在一次与人争论中,不仅未能说服对方,反而让对方对他产生了更深的敌意。但随后,他主动向对方借书,对方虽然惊讶但还是借给了他。在还书时,两人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原本的敌意也烟消云散,甚至变成了好友。这一现象后来被称为“富兰克林效应”。
1969年,心理学家琼·杰克和戴维·兰迪决定亲自上阵,检验一下这个有二百年历史的“富兰克林效应”在20世纪是否同样适用。于是他们安排了一次知识竞赛,让所有的参与者赢了一笔小钱。竞赛结束后,一名研究人员向其中三分之一的参与者们表示:他是用自己的钱来组织的竞赛,现在他没钱了,能否请他们把钱退还给他。一名秘书向另一组三分之一的参与者们表示:这是由心理学实验室赞助的竞赛,现在实验室资金短缺,能否请他们把钱退还。实验过后,所有的参与者们都被要求填写了一项问卷调查,分别给研究人员和秘书打分。实验结果证明:研究人员的分数远远高于秘书。而且愿意把钱退回来的参与者,所给出的分数远远高于不愿意退钱者。“富兰克林效应”再一次得到了印证。
为什么会出现富兰克林效应?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我们帮助他人时,会产生一种自我价值感和满足感。同时,被帮助者也会因为我们的善举而对我们产生好感。更重要的是,通过帮助他人,我们实际上是在向对方展示我们的能力和价值,这进一步增强了对方对我们的认可和喜爱。
富兰克林效应提醒我们,不要吝啬于向他人伸出援手。帮助他人不仅能让我们感到快乐,还能增强我们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当我们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其实去找那些帮过我们的人会更明智一些,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更可能再次帮助我们,而那些我们帮助过的人,未必肯伸出援助之手。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富兰克林效应并非万能。在运用这一效应时,我们需要保持真诚和善意,避免利用他人。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对方的意愿和感受,不要强迫对方接受我们的帮助。
总之,富兰克林效应揭示了帮助他人与被他人喜爱之间的微妙关系。通过理解并运用这一效应,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建立更加和谐、亲密的关系。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他人的需求,积极伸出援手,让富兰克林效应为我们的人际关系增添更多光彩吧!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661 测试
立即测试
1141 测试
立即测试
254 测试
立即测试
702 测试
立即测试
711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