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伤痛:‘情感漠视’的深层烙印
作者:解心在线 2024-11-14 10:39:19 婚恋心理
隐形伤痛:‘情感漠视’的深层烙印

很多时候,我们虽然经历了某些事情,但在内心深处,可能并未真正感受到这些事情,而是已经选择了逃避。

例如,在生活中或咨询室里,我们可能会遇到-些人,他们对于重要的人生事件总是含糊其辞时间线混乱不堪。

这种混乱不仅体现在时间的叙述上,更是主体逃离真实感觉的直接体现,也是他们未能真正“经验”过这些事情的明证。

究其原因,是他们被剥夺了宝贵的“自体感"。

自体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能真切体会自己活着的重要标尺。

活着,不仅仅是呼吸、吃饭和睡觉这些生理活动,更重要的是那种“我正在活着”的深刻感受。

这种感受既包含生理的满足,也蕴含心理的愉悦,是一种身心交融的复杂体验。

从婴儿吃奶的满足,到观看恐怖片的刺激,再到情感关系中的甜蜜与拉扯,都是构成我们活着感觉的重要元素。

然而,感觉的唤起并不等同于“活着”的体验。

因为感觉需要一个主体,一个能够站在主人的位置上,去亲身经历和体验,并最终拥有这种感觉的人。

而这个主体感的核心,正是自体感。

要获得自体感,就需要勇敢地面对和接纳自己的感觉,不逃避、不压抑,以真实的自我去经验每一个瞬间。


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深入探讨一个人是如何在环境中逐渐失去自体感的。

A是一位50岁的女性,生活在一个小县城,已经退休。

在外人看来,她生活无忧,家庭和睦,儿子的工作也很有前途。

然而,A却长期遭受失眠的困扰,内心总是感到不满足。

在与A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那种半睡不醒、郁郁寡欢的状态。

她试图向丈夫吐露心声,却遭到了不耐烦的回应和否定。

周围人也纷纷表示她过得很幸福,不应该有烦恼。

这种外在的反馈否定了A自我感觉的正当性,使她逐渐与自己的感觉和需要失去了连接。

A的失眠,其实与她无法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照顾密切相关。

这种关注,不仅仅是实际生活中的照顾,更是一种情感性和照顾性的关注。

丈夫的冷漠、周围人的不理解,进一步加剧了A童年时期遭受的“情感漠视”创伤。

长久以来,她相信了一个错误的观念,即自己的感觉是不对的、是多余的。

这种与自己感觉失去连接的状态,如果持续积累,就会导致自体感的缺损。

表现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容易感到空虚和无聊,觉得活着没有意义。

对于A来说,生活就像一壶永远烧不开的温水,缺乏激情和活力。

然而,通过心理咨询的共情和无条件倾听,我们可以帮助A重新找回自己。

当咨询师充分允许她主体性的表达时,她那受损的主体才能在接纳和理解中慢慢修复、愈合,重新凝聚起自体感。

最终,她能够重新找回自己的感受、想法和需求,让生命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可以说,A是一个典型的被情感忽略所困扰的来访者。她的亲密关系缺乏情感连接,话语的打开也面临困难。

这都源于她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情感灌注。在咨询中,我们会聚焦她的感觉和情绪,帮助她重新唤起感受、体验自己的情绪。


这个过程就像给一道陈年未愈的伤疤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和敷药,最终迎来破茧重生的自己。

因此,恋爱长久的关键在于自体感的力量与重建。

只有当我们勇敢地面对和接纳自己的感觉,不逃避、不压抑,以真实的自我去经验每一个瞬间时,我们才能真正拥有那份长久而深刻的爱情。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最新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