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育儿理论为我所用,做进退有度的父母
作者:非羽 2021-05-25 09:32:38 成长心理

不知道大家在养育过程中,有没有经常纠结一个问题:

每当想教孩子学新的知识技能,或者想刻意去提升孩子某方面能力的时候,孩子容易表现得逃避,甚至只是需要遵循一个新的游戏规则,孩子都可能不愿意面对挑战,产生消极情绪。

作为家长,不知道该放弃还是继续坚持,一方面怕孩子产生更加反感的情绪,另外一方面又担心孩子能力得不到锻炼,落后于别人。

豆豆是一个4岁的男孩,妈妈觉得豆豆体能比较欠缺,于是买来2条跳绳,想跟豆豆一起学习运动。

妈妈耐心地讲解甩绳和起跳的步骤,没成想,豆豆刚甩了一下绳子就把腿甩疼了,然后再也不愿意碰跳绳,妈妈无可奈何只能再想办法。

心心马上要上一年级了,心心的爸爸看到周围很多小朋友都认识几百字且开始学写字,学算数了,自己家的娃好像还没开窍,为了赶上其他小朋友的进度,爸爸买了一堆教材。

但最后不知道怎么的,爸爸一拿字卡出来,心心就假装没看见,一学古诗心心就开始打哈欠,最后只能顺其自然了。

小智三年级了,作业仍然需要爸爸和妈妈紧紧盯着,看到孩子一会喝水一会上厕所一会掰橡皮泥玩儿,拖拖拉拉直到晚上11点才勉强完成。

平时的考试成绩总是中等偏下,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每天父母和孩子斗智斗勇心力交瘁。

这年头养一个孩子多累我们过来人都知道,但越是在这种关头,越是能影响孩子的关键时刻。

这需要我们平时多学习多积累,然后灵活地调用心理学、育儿等方面的理论指导自己,调整自己。

让育儿理论为我所用,做进退有度的父母

实际上,我们学的育儿或者心理学理论都不是虚无缥缈的,它们都很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维果斯基(Vygotsky)提出过一个非常有名的理论——“最近发展区”,这个概念就适合用在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

01、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

让育儿理论为我所用,做进退有度的父母

“实际发展水平”即孩子目前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等于是孩子的舒适圈,对孩子来说没有难度。

“潜在发展水平”则是指完全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往往会让孩子感到恐慌。

而二者之间的区域范围,就是“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儿童的发展就应该一直处于稍微有难度、能够通过努力和他人协助而完成的范围里,更有利于孩子建立自信,并使其勇于挑战。

有心理学家就维果斯基的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实验的内容是让孩子决定,自己的洋娃娃的小家里应该放什么样的家具。

其中一些孩子被允许与妈妈共同玩耍并做出决定(最近发展区),而其他孩子则被要求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研究发现,那些曾经与妈妈一起玩耍的孩子显示出了最大的进步。

因此研究人员的结论是:在“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指导下去完成学习,比单独学习能更好地掌握技能,并且更加有效率。

因此,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日常养育过程中,针对任何事情,我们既不要让孩子一直在舒适区里原地踏步,又不能操之过急地让孩子做超过他能力范围的事情。

让育儿理论为我所用,做进退有度的父母

02、具体范围如何界限呢?

比如我们会教一个才1周岁、还不会走路的孩子骑自行车吗?

不会,显然在这种界限清晰的问题上我们不会犯错,但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界限不太明确的事情,需要我们一一去判断。

比如说孩子已经6岁了,自主独立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可以自己洗脸刷牙、穿袜穿鞋。

假设孩子有自己的房间,当我们看到他的房间玩具书籍扔了一地乱糟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就开始心情烦躁,觉得孩子怎么这么邋遢、不爱整洁、不讲卫生呢?

但仔细想想:孩子有独立收拾房间的能力吗?我们教过孩子什么?

让育儿理论为我所用,做进退有度的父母

“独立收拾”按照我们的标准,需要孩子有意识地看到地上有挡脚的物品就要移走或者放回原位,能定期地、主动地审视房间是不是该打扫了,清洁房间要顾及到每个角落……

这对于普通的6岁孩子来说还是有难度的,难在孩子“主动地有意识”去收拾房间,因为“收拾”本身对孩子来说切身利益关系不大,更是枯燥乏味的,不是孩子会主动关注的一项任务。

孩子能力还达不到,我们就责骂孩子、强行要求是行不通的,也不持久的,但这意味着什么都做不了了吗?每当看到孩子的房间乱糟糟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03、如何正确引导呢?

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能力,去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6岁左右的孩子完全能在大人的指导下,把废品扔进垃圾桶;穿过的脏衣服拿去洗衣机里洗;物品分门别类、摆放整齐,书桌、书架、椅子用抹布擦一遍,地板拖一下……

实际上我们就是帮助孩子把一个庞大的目标(保持房间干净整洁)分成许许多多小目标,这一件件的小事情同样能锻炼动手动脑能力、培养责任感、增强自主感。

最关键的是能为孩子以后独立打扫房间打下基础,当他每一个环节都做好了,慢慢脱离大人的协助,那他自然就完成了转变。

当我们知道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就能做到平衡养育,一方面避免自己对孩子期待过高(比如看到屋里乱糟糟就开始发火),同时也避免破罐子破摔(觉得反正孩子做不到算了吧帮他做了吧),走了两种极端。

让育儿理论为我所用,做进退有度的父母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在孩子洗澡方面,一开始是让他自己学会洗隐私部位,慢慢地学会自己洗全身,逐渐地让他学会使用花洒、调水温,自己穿脱衣服;再到学习自己洗头,一步步让他适应独立洗澡。

又比如最近,刚5岁的孩子在听爸爸讲《幼三国》,我在一旁听的时候心里犯嘀咕:有不少生词、成语甚至古文,孩子能理解吗?爸爸说肯定要让孩子接触一下那些词汇,他才能慢慢听懂,他也会酌情在故事情节方面做更多解释。看着孩子听得入迷,我想这也是刚好踩在了他的最近发展区了吧!

英语启蒙方面也讲究“n+1”——在孩子认知程度的基础上再加一点点难度,孩子会进步得快。

还有类似拍球、跳绳、写字,再大一些学习具体知识技能,“最近发展区”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父母可以为孩子“定制”合适难度的任务,让孩子一步步适应,能力逐级上升,最后达成目标。

让育儿理论为我所用,做进退有度的父母

04、“最近发展区”的其它应用

“最近发展区”理论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无压力习得某些技能,还可以帮助孩子逐步“摆脱”某些不愉快的体验。

比如让一个孩子从害怕狗狗到不害怕,再到喜欢狗狗,我们可以从孩子可以接受的事件开始做起,比如先看看可爱的狗狗图片,了解狗狗习性,再到接触温和的小型犬、中型犬等等,一步一步摆脱对狗狗的恐惧。

从这些例子我们也能够发现,其实“最近发展区”的效果就有点类似“循序渐进”,但是循什么序、如何渐进,这是建立在我们非常了解孩子的能力、个性、兴趣的前提下。

让育儿理论为我所用,做进退有度的父母

所以,这又回归到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亲子关系始终要放在第一位。只有建立好亲子关系,才能谈得上观察和了解孩子,才能够对孩子的反馈有敏锐的触觉,从而知道他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然后给予必要的脚手架支持,最后父母慢慢退出舞台。

日常生活中你也有默默地正确遵循过这个理论,一步步让孩子变得更棒的例子吗?来留言区告诉我们吧。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