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至关重要,可究竟该如何经营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呢?今天,我们为大家梳理了8个心理学定律,助你摆脱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
首因效应:45秒铸就第一印象
195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开展了一项实验。他虚构了两段故事,都围绕同一个人的生活片段展开。其中一段故事将此人描绘得热情开朗、外向活泼,另一段则把他刻画成冷淡孤僻、内向腼腆。之后,他邀请两组参与者分别阅读这两个故事,并对这个人的性格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参与者的评价大相径庭。基于这个实验,洛钦斯提出了“首因效应”。
当人们初次见面时,只需45秒就能形成第一印象,这一印象主要涵盖容貌、穿着打扮、姿态以及面部神情等方面。而且,第一印象会在后续的交往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因效应”提醒我们,初次见面时要努力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人们通常更愿意与衣着整洁、举止大方的人交往。所以,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最好能做到言辞幽默风趣、侃侃而谈,同时又不卑不亢、举止优雅。有了好的开端,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
诚信定律:莫轻易许诺
秦朝末年,大将季布向来言出必行,信誉极高,很多人都与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到百斤黄金,不如得到季布的一个承诺。”后来,季布被汉高祖刘邦悬赏通缉,他旧日的朋友没有被重金所诱惑,冒着被灭九族的危险保护他,使他得以逃脱厄运。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石,是做人的根本准则。一个人若不讲信用、说话不算数,很容易招人反感,长此以往,很难交到朋友;一个企业若没有信誉,也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我们要与那些不轻易许诺,但一旦许下承诺就会全力以赴的人交往。否则,就会被认为是没有诚信的人,从而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面子定律:凡事给人留余地
“人要脸,树要皮”,中国人尤其注重面子。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面子的本质是尊严,即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有尊严。
与人交往时,即便你自身很优秀,也别忘了给他人留点尊严。给别人留面子,就是给自己留后路,这在家庭关系中尤为重要。很多家庭的破裂,往往是因为妻子在外人面前不给丈夫留面子,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家庭并非争强好胜的战场,而是相互尊重、举案齐眉的港湾。
赞美定律:真诚夸赞拉近距离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赞美,比如赞美自己漂亮、年轻、有眼光、有气质等。这会让人感到自身的价值得到了肯定,从而产生愉悦和鼓舞的感觉。当听到别人这样赞美自己时,往往会对赞美者产生亲近感,彼此的心理距离也会因赞美而缩短。
不过,赞美要更具体,针对某件事进行赞美会更有力量。例如,“你的领带和西服搭配得恰到好处”比“你今天穿得真好看”更能说到对方的心坎里。每一次真诚地赞美别人,不仅能让对方感到快乐,同时也会让自己获得满足感。
谎言定律:善意谎言传递希望
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在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讲述了患肺炎的穷学生琼西的故事。琼西看着窗外的常春藤叶不断被风吹落,感慨地说:“那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代表着我,当那片叶子落下时,我的生命也将终结。”一位画家听说了琼西的事情后,在一个暴雨夜画出一片“永不凋落”的常春藤叶,贴在了玻璃窗外。琼西看到历经暴雨仍未凋落的“叶子”,露出了笑容,重新燃起了对生命的希望。
有时候,一个善意的谎言或许就能改变他人的人生轨迹。在适当的时候,说一些这样的谎言,往往能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比如,同事穿着新买的衣服兴致勃勃地给你看时,可能你觉得这件衣服并不值那个价钱,或者没那么好看,但几句善意的夸奖,可能会让对方拥有一整天的好心情,朋友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互惠定律:助人即助己
西方有一个寓言:天神带着一个垂死的人参观天堂和地狱。正值午餐时间,地狱和天堂吃饭用的勺子都很长。地狱里的人无论如何都很难把食物送到嘴里,甚至把食物撒到了地上;而天堂里的人则互相喂给对面的人,吃得津津有味。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互帮互助。
互相帮助、相互理解就是心理学上的互惠定律。我们要伸出援手去帮助别人,而不是去刁难他们。人际交往就像一种回声,你对别人友善,别人也会对你友善。
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就先如何对待别人。真诚地帮助别人,你会在人际交往中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异性效应:男女搭配干劲足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心理学研究也证实,有男女两性共同参与的活动,相较于只有同性参与的活动,参与者会更加愉快、更有干劲,表现也会更出色,这就是“异性效应”。心理学家还发现,在一个只有男性或女性的工作环境里,即便条件再优越、自动化程度再高,员工也容易感到疲劳,工作效率也不高。
“异性效应”存在一个最低比例。研究发现,在一个集体中,异性人数的比例不能低于20%,否则就会降低效率。另外,成员的年龄最好相差不大。管理者可以利用“异性效应”,合理搭配员工的性别比例,既能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又能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忍让定律:宽容有度非软弱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忍让。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与我们相处的人,年龄有差异,经历各不相同,性格也千差万别,为人处世的风格更是多种多样,因此难免会产生分歧和矛盾。
遇事要多忍让,做到欣赏他人的长处,了解他人的短处,包容他人的过错,这样才能和睦相处。如果吃不得亏、受不了气,为了一件小事就耿耿于怀,不仅会让周围的人对你敬而远之,也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有人把忍让看作是“窝囊”。其实,忍让并不是不讲原则,也不是提倡当“滥好人”,而是在不触犯原则的情况下,以忍让为主,得饶人处且饶人,以宽广的胸怀去面对他人,与人为善。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微信群
最新测试
2210 测试
立即测试
952 测试
立即测试
337 测试
立即测试
245 测试
立即测试
895 测试
立即测试